[center]ct诊断肝脂肪性肿瘤2例[/center] [center]袁宝春,李滔.[/center] [center]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ct室[/center] 病例1,女,48岁,主因“右上腹胀痛不适半年余”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肝区轻叩痛,肝界不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于肝右上叶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4.11 cm×3.90 cm,ct值为-72 hu,增强扫描边缘可见明显强化,中间条片状影亦见强化(图1a);延迟扫描边缘及中间条片状影密度减低,呈等密度(图1b)。考虑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性大。于全麻下行肝段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例2,女,52岁,主因“腹痛腹胀3个月”就诊。既往有乙肝病史。查体:右肋缘下可触及肝脏,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hbsag(+),afp 72.6μg/l。ct:平扫于肝右后叶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2.21 cm×1.82 cm,ct值-78 hu,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无强化表现;脾大,腹水(图2)。考虑为肝硬化,肝右叶脂肪瘤,脾大,腹水。 【讨论】 肝脂肪性肿瘤为较罕见的良性肿瘤,国内少有报道。 肝脏脂肪性肿瘤包括脂肪瘤和混有脂肪成分间叶来源的肿瘤,如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多数临床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 ct检查可准确测量病灶的ct值,评价肿瘤内的脂肪组织含量,对诊断肝脏脂肪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肝脂肪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较少见。ct平扫可见边缘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占位性病变,ct值为脂肪组织密度(-70~-150 hu),肿瘤基本无强化。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也称肝错构瘤)由脂肪、血管及平滑肌三种组织成分构成,ct平扫呈边缘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其内有部分高密度区域,增强扫描可见脂肪部分无强化,ct值为脂肪密度,非脂肪部分强化明显。 ct对内部含有脂肪成分多的肿瘤比较容易诊断;但对脂肪成分少的肿瘤,常难以与其他实性肿瘤鉴别,还应注意与少见的含脂肪成分的肝细胞癌、肝腺瘤以及局限性脂肪肝等鉴别? ![]() 【图片说明】 图1病例1 ct图像 a.ct增强扫描肝右叶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明显强化,中间条片状影亦见强化;b.延迟扫描边缘及中间条片状影密度减低,呈等密度 图2病例2 ct图像肝右后叶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晰,无强化表现,脾大,腹水。 原文出处: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9,25(10):17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