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原发性鼻-鼻窦结核一例[/center] [center]刘东锋,朱有志[/center] [center]安徽省合肥市解放军第105医院放射科[/center] 患者女,27岁。因右侧鼻塞,伴头痛1年余入院。既往全身无结核病史。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嗽、咳痰,无流涕、鼻腔出血。专科检查:右侧鼻腔被大量灰白色及粉红色相间新生物充填,新生物达鼻内孔处。质软,触之呈豆渣样,右侧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无法显露。取鼻腔分泌物涂片找抗酸杆菌阴性,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示阳性。左侧鼻腔未见明显异常。 鼻窦ct冠状位平扫示:右侧鼻腔及右侧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内充满大量软组织密度影(图1),平扫密度尚均匀,ct值约为25 hu(图2)。右侧固有鼻腔扩大。右侧筛板、钩突、中、下鼻甲及鼻中隔右侧壁骨质吸收变薄,轮廓不规整,但骨皮质连续性尚可,鼻中隔轻微向左弯曲(图3)。颅底及眼眶骨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胸部正位dr片示: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手术和病理:术中见右鼻腔为新生物填塞,用吸割器切除鼻腔新生物,见右侧钩突、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黏膜均被侵犯、萎缩。切除钩突及病变组织,并开放筛窦及额隐窝、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彻底切除病灶,见鼻中隔无穿孔。予碘仿纱条填塞术腔2天。术后给予1%链霉素滴鼻及全身抗痨治疗1周,鼻塞及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出院后2个月复诊,见鼻腔内黏膜已上皮化。 继续抗痨治疗半年,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术后病理诊断:右鼻、鼻窦结核(可见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郎格罕斯细胞) (图4)。 【讨论】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常见。近年来鼻结核偶见报道,可能与结核发病率增高有关。鼻结核女性多于男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结核多指继发于肺部结核,较多见。 原发性鼻结核罕见,一般不并发肺结核,发病原因不明,可能是由于鼻腔位于呼吸道的最上部,上部感染结核菌后产生结核抗体,抑制了结核菌在下方的繁殖;也可能是由于鼻腔局部解剖异常。临床上将其病理变化分为溃疡性和肉芽肿型。本例即为原发性鼻-鼻窦结核,肉芽肿型。 根据本例临床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现将部分特点总结如下: (1)术前有特异性鼻塞症状及非特异性头痛症状。 (2)鼻中隔以软骨部分是鼻结核最易累及部位,其次是鼻甲部和鼻腔底部。但可以累及副鼻窦,以上颌窦、筛窦相对多见。 (3)鼻腔或鼻窦骨性结构吸收变薄,但未见完全破坏中断,推测可能与长期慢性刺激有关。 (4)颅内、眼眶及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以上特点缺乏特征性,ct可明确病变范围。 鼻腔及鼻窦结核其临床表现、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慢性炎症难以鉴别,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其治疗主要以全身抗痨治疗为主。 ![]() 【图片说明】 图1、2 鼻窦ct冠状位平扫:软组织窗位可见鼻腔及鼻窦内软组织充填 图3 骨窗位可见右侧中下鼻甲、钩突变薄、吸收 图4 术后鼻腔组织病理可见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郎格罕斯细胞(hex100) 【原文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