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肝脏胆管囊腺瘤一例[/center] [center]尹建军,王弘,顾磊.[/center] [center]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center] 患者 女,65岁。8年来不明原因间断性右上腹胀痛,伴黄疸、皮肤瘙痒10余天入院。 体检:神清,颈软,皮肤巩膜黄染。 b超提示肝内胆管左支扩张,胆总管扩张。 mri所见:肝内胆管左支囊柱状扩张,呈长t1、长t2信号;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2cm,胆总管内见略长t2信号物充填;增强后,肝内胆管左支管壁可见强化(图1-4)。 手术及病理:胆囊呈慢性炎症改变。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2 cm,管壁增厚,其内可见大量淡黄色冻样黏液阻塞;术中胆管镜提示肝内胆管左支管壁毛糙,有果冻样絮状物附着。行肝左叶切除术,清除胆总管内淡黄色冻样黏液。镜下见胆管上皮为有分泌黏液功能的柱状上皮,呈显著的乳头状增生(图5)。病理诊断:胆管囊腺瘤。 【讨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是指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的囊性肿瘤,与发生于胰腺和卵巢的黏液囊性肿瘤一样,是少见肿瘤,可位于胆管任何部位,有恶变可能。bca好发于中年女性,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伴有腹胀或上腹部隐痛不适。病理特点为病变可单房或多房,多呈囊性或囊实性相间,囊液可为透亮或黏液状,颜色从淡黄色至棕色;镜下纤维组织部分呈乳头状生长,乳头分支少,被覆良性柱状或扁平上皮,组织无明显异型性。 影像学检查对bca诊断有重要意义。典型者ct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囊性肿块,单囊或多囊,囊内可有分隔和壁结节,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有强化,颇具特征。mri上囊液的信号强度取决于所含的蛋白浓度,随着蛋白成分增加,其t1wi信号从低到高、t2wi信号则表现为从高到低;出血时mri也可表现为不同的信号特点,并见液-液平面存在。 本病主要应与肝囊腺癌、肝脓肿及肝包虫病鉴别。肝囊腺瘤或癌均起源于胆管,影像表现相似,当有囊内间隔增厚、壁上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囊内出血以及伴粗大钙化者,多考虑恶性。肝脓肿往往有不规则厚壁,强化脓肿壁与不强化水肿带形成“双环征”,临床上有高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可资鉴别。肝包虫病囊内存在子囊可呈现“漂浮征”,囊壁常有蛋壳样钙化,牧区生活史和血清学检查也有助于鉴别诊断。 本例无肝内囊性病灶,仅为左侧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内可见异物充填,增强后左肝管扩张,囊壁强化,表现不典型。最终确诊需依赖病理。 ![]() ![]() ![]() ![]() 【图片说明】 图1、2 mr平扫,左侧肝内胆管呈囊柱状扩张,内见长t1、长t2信号 图3 mr增强,左侧扩张胆管壁强化 图4 mrcp,胆总管及左肝内胆管扩张 图5 镜下,囊壁被覆柱状的分泌黏液细胞,并呈乳头状增生(he×40) 【原文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3):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