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医影在线 门户 影像图库 CT病例 颌面、颈部 查看内容

面部神经鞘黏液瘤一例

2010-5-11 07:44| 发布者: guojx| 查看: 1501| 评论: 0

[center]面部神经鞘黏液瘤一例[/center]
[center]邓晓娟,王毅,张乐天,张伟国[/center]
[center]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center]

患者女,8岁。因“左面部包块6年余,缓慢增大”入院。
体检:颜面部不对称,无偏瘫,左鼻旁软组织膨隆,左侧鼻翼略向下移位,双侧上唇外形不对称,表面皮肤正常。触诊扪及鼻旁软组织局部质地偏韧,有多个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颗粒状病变,最大者直径约0.5 cm,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活动感,无压痛。
ct检查:左侧面部上颌骨外表面、鼻翼旁可见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邻近骨质有受压吸收,左侧眶下孔较对侧增宽,双副鼻窦慢性炎症,窦壁骨性结构完整(图1~3)。
手术所见:行左面部包块切除术,于口内牙龈反折处0.5 cm做横行切口,切开黏膜、黏膜下组织,于上颌骨骨壁向上分离,暴露眶下神经血管束,可见被肿瘤完全包绕,切断眶下神经血管束,逐步游离病变组织,可见病变组织位于眶下,质地较软,界限不清。病理诊断:左面部神经鞘黏液瘤(图4、5)。

【讨论】
神经鞘黏液瘤主要位于真皮和皮下,偶尔累及黏膜,发生于深部软组织者极少见。该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年,常见于头颈、肩、手和足等部位,以口腔多见。
根据细胞成分、黏蛋白的含量和生长形式临床上将神经鞘黏液瘤分为3型:
(1)黏液型:示大量的黏液样物质明显包绕,s-100胶原iv型和皮膜抗原表达阳性;
(2)细胞型:结节不明显或呈浸润性生长,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leu_7、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表达阳性;
(3)混合型:细胞成分多样,细胞间黏液含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黏液型和细胞型。本例肿瘤细胞散在于黏液样基质中,呈结节状分布,属黏液型。
神经鞘黏液瘤需与血管瘤和其他软组织肿瘤,如胚胎性横纹肌瘤、黏液性恶性组织细胞瘤及周围神经纤维瘤等鉴别。本例左侧眶下孔较对侧明显增宽,其内软组织成分为肿块的延续,提示肿瘤有沿神经血管束生长的特点,应考虑到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能性,但定性诊断仍很困难。目前该病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由于神经鞘黏液瘤为良性肿瘤,一般采取手术切除,但切除不完整可能复发。




【图片说明】
图1 ct冠状位示左侧面部于上颌骨外表面、鼻翼旁可见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邻近骨质轻度受压吸收(箭)
图2、3 ct矢状位及横断位示左侧眶下孔较对侧明显增宽,其内软组织为肿块所延续(箭)
图4 神经鞘黏液瘤细胞呈漩涡状、束状排列,局部区域细胞密度较大,排列呈片状、巢状,瘤组织基质广泛黏液变性(he×200)
图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组织中可见s-100阳性的神经轴突(envision法x200)

【原文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4):57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