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上颌窦神经鞘瘤一例

2010-6-3 06:31| 发布者: guojx| 查看: 2620| 评论: 0

[center]上颌窦神经鞘瘤一例[/center]
[center]王弘,殷国生,尹建军[/center]
[center]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mr室[/center]

患者女,40岁。反复右侧鼻塞6个月,右面部肿胀3个月,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
体检:右眼球稍向前突出,外鼻无畸形,右侧鼻腔可见新生物生长,表面有少许脓性分泌物附着。左侧鼻腔通畅,未见脓性分泌物及息肉样组织生长。各副鼻窦体表投影区无压痛。
mri示:右侧上颌窦软组织填充,呈长t1、略长t2信号,并骨质破坏,累及右侧鼻腔、右侧颞下窝、右
侧眼眶。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图1~3)。ct示:右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影,向周围侵犯右侧面部、筛窦、咽旁间隙、鼻腔、右侧眼眶等处,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图4、5)。电子咽喉镜检查示:右下鼻甲肿胀,右中鼻道前端见息肉样物,左鼻腔光滑。鼻咽部标志清晰,表面光滑。
手术所见:右侧上颌窦窦腔扩大,上颌窦内压力大,上颌窦内壁骨质吸收破坏,窦腔充满灰白色肿物,质脆、胶冻样、易出血,分次取出肿物。行右侧上颌骨全切术。
病理诊断:右侧上颌窦恶性神经鞘瘤(图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im(+),nse(+),s100(+),ck(-),cd68(-)。

【讨论】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周围神经鞘的雪旺细胞的肿瘤,又称雪旺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倾向于一种慢性生长过程。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尽管发生于头颈部者并不少见,但发生于鼻腔、副鼻窦者很少见。由于其发病率低,其临床表现和生物学行为特点还未完全明了,常表现为一膨胀性生长的肿块,可伴有局部疼痛。
原发于副鼻窦的神经鞘瘤首先应与该部位好发的其他良性病变鉴别,如:乳头状瘤可现其特有的征象“小泡征”(肿瘤呈乳头状生长,其边缘与慢性炎症组织之间由于密度差异形成的间隙),并可见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血管纤维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或呈“棉球”状强化;鼻息肉多呈低密度无强化的软组织影;霉菌性副鼻窦炎常见于慢性副鼻窦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常可见斑点状、线条状或团块状菌丝钙化的特征性表现;神经纤维瘤趋向于多发,很少呈侵袭性改变。就神经鞘瘤本身而言,其良、恶性之间的鉴别则很困难。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及周围骨结构的完整性可能也有助于良、恶性神经鞘瘤的鉴别,前者倾向于压迫性骨质吸收变薄,而后者倾向于侵袭性骨质破坏并伴有骨擘外脂肪间隙消失。而与其他恶性肿瘤,如鳞癌、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等很难鉴别,对鼻腔、鼻窦等处病变行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图片说明】
图1~3 mr示右侧上颌窦可见软组织填充,长t1wi、略长t2wi信号,并骨质破坏,累及右侧鼻腔、右侧颞下窝、右侧眼眶。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
图4、5 ct示右侧上颌窦内见软组织影,向周围侵犯右侧面部、筛窦、咽旁间隙、鼻腔、右侧眼眶等部位,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图6 镜下示瘤细胞核密集,核具多形性,vemcay小体少见的antoni a区,另见少许疏松网状结构的antoni b区(he×100)

【原文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8):889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