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左心房后壁副神经节瘤一例

2010-6-18 05:23| 发布者: guojx| 查看: 1981| 评论: 0

[center]左心房后壁副神经节瘤一例[/center]
[center]钟华成,许孟君,徐玉琴[/center]
[center]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影像科ct室[/center]

患者女,25岁。因“发现血压升高2年,伴胸闷、气喘1年”入院。既往有右颈部副神经节瘤手术切除和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
体检:坐位血压120/70 mmhg、卧位血压155/95 mmhg。心电图、腹部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五项、血沉、术前免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彩超示左心房后上方一大小约50mm×26 mm×48mm的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肿块相对固定、与心脏动度不一致。胸部ct平扫示左心房后方一长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5 mm×34 mm×56mm,其内密度均匀,ct值约为32 hu,肿块与右肺动脉、左心房界限欠清楚;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图1~4)。ct拟诊:中纵隔占位,考虑良性肿瘤。
术中所见:病灶位于心包内左心房后壁,大小约60 mm×40 mm×60mm,表面光滑、呈浅灰色、质地硬,与左心房后壁轻度粘连,与心包、右心房、主动脉、肺动脉均无粘连,右下肺静脉受乐。术中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病理所见:左心房后壁灰红色肿物1个,部分有包膜,大小约5.0 cm×5.0 cm×2.5 cm,切面周边呈灰黄色,中央呈灰红色,实性,质中,灰红色区域可见放射样纹理。镜下示:肿物中瘤细胞呈器官样及腺泡样排列,瘤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嗜酸,核多呈类圆形,核分裂像少见,间质血管丰富,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伴色素沉着。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瘤细胞cga(+++)、syn(++)、vim(+++)、nse(+++)、s-100(++)、ck(-),ki-67约5%。病理诊断:(左心房后壁)副神经节瘤。

【讨论】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肿瘤。副神经节细胞来源于神经嵴的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经迁移而分散存身体各处,如肾上腺、头、颈、纵隔、后腹膜等,集聚成副神经节,位于大血管和神经干的外膜内。副神经节瘤以头颈部和腹膜后相对多见,而发生在心脏罕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且多见于中年女性,肿瘤多发生于左房、左室及左侧房室沟,也有发生于右房、有室部,以左房发生率最高。本例肿瘤位下心包内左心房后壁,右下肺静脉受压变扁,未累及上下腔静脉。心脏副神经节瘤大多数为良性,术前不易诊断,ct增强扫描病灶强化较明显,不易与恶性肿瘤区别。
心脏部位的副神经节瘤需与以下的肿瘤鉴别:
(1)心房黏液瘤,好发于肌间,质地较软,压之可压缩,累及皮肤时呈紫红色,结合临床可帮助鉴别;
(2)神经源性肿瘤多为神经鞘瘤,囊变明显,肿瘤少有大血管,强化不及副神经节瘤。巨淋巴细胞增生症多发生于颈动脉间隙,血供丰富,强化明显,鉴别困难,需行活检证实。
副神经节瘤相对罕见,在影像上又缺乏典型表现,单靠ct、超声等影像上要得到明确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都得以病理证实



【图片说明】
图1~3 ct平扫加增强示生心房后方见一长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其内密度均匀,肿块与右肺动脉、左心房界限欠清楚,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
图4 ct增强动脉期mpr示肿块位于左心房后方
图5 镜下示瘤细胞呈器官样(he×100)
图6 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阳性表达(cga×100)

【原文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6):890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