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神经纤维瘤病侵犯肝脏一例[/center] [center]詹浩辉,杨静,李卫新,郭海燕[/center] [center]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center] 患者女,31岁。体检b超发现肝脏病变5年,右上腹部胀痛不适半年入院。既往有先天性神经纤维瘤病,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肿瘤家族史。 体检:全身皮肤可见大量褐色斑及大小不等的软纤维瘤。皮肤黏膜无黄疸、紫绀。表浅淋巴结不大。肺及心脏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蜘蛛痔及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实验室检查:血、尿及大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癌抗原199及癌抗原125分别为o u/ml、3.10 u/ml,甲胎蛋白(afp)1.94 ng/ml,癌胚抗原(cea1.92 ng/ml)。背部皮肤肿物针吸涂片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 影像学表现:(1)超声:左肝可见范围约8.1 cm×7.3 cm回声不均匀区,形态不规则,内部未见明确血流(图1)。(2)ct示:肝左叶多发不规则低密度灶,包绕门静脉左支及肝动脉,边界清晰(图2),范围约3.3 cm×4.9 cm,密度均匀,平扫ct值27~31 hu,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30~37 hu,门静脉期及延迟期(3 min)ct值分别为52~60 hu和55~66 hu,在整个增强期间,病灶相对于正常肝组织保持为均匀低密度(图3)。其余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病灶,腹腔内未见增大淋巴结。诊断:肝左叶占位病灶,考虑良性病变。 术中所见:肝脏左叶多发占位,最大约8 cm×7 cm×5 cm,质硬韧,呈不规则形,边界清楚。余部肝脏未见明显异常。腹腔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检查:切除部分肝组织13 cm×6 cm×4 cm,切面见一不规则肿物5.5 cm×5.5 cm×3.0cm,由多个大小不等结节组成,结节直径0.5~2.0 cm。镜下观察:神经纤维由分化良好的细胞构成,细胞细长呈梭形,核深染,核仁不明显,胞浆轻度嗜酸性,呈“栅栏”状排列(图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s100(+)、actin(-)、cd34(+)、vimentin(+),周围肝细胞轻度肿胀,肝动脉旁淋巴结为神经纤维瘤(0.7 cm×0.5 cm×0.2 cm)。病理诊断:肝神经纤维瘤病(i型reck-linghausen病)。 【讨论】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属于斑痔性错构瘤病(phakomatoses)。其特征为皮肤色素沉着,伴全身多器官和多系统的神经纤维结节性病变,病理为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多属良性病变,少数可恶变。 神经纤维瘤病常为广泛的腹部及腹膜后侵犯,侵犯肝脏极其少见。 本例临床特点有:(1)年轻女性,右上腹部胀痛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2)既往有先天性神经纤维瘤病;(3)无家族史;(4)肝脏病变病史较长,由5年前体检b超发现;(5)肝功能正常,afp、cea及癌抗原检查均正常;(6)入院后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发现为肝脏多发占位病变。 腹部影像学特点:(1)b超发现肝左叶病灶,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低血供;(2)ct平扫见肝左叶多发不规则均匀低密度病灶,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3 min),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相对于正常肝组织保持为均匀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主要位于门静脉周围,包绕门静脉左支及肝动脉,未见门静脉内栓子形成及左侧肝门分支的变形。 笔者认为,由于肝脏神经纤维瘤病罕见,为误诊的主要原因。但该患者既往有先天性神经纤维瘤病,应该考虑到肝脏神经纤维瘤病的可能性。本病需与肝内占位病变,如血管瘤、转移瘤等鉴别,根据病史和ct表现可以区别。 ![]() 【图片说明】 图1 b超示左肝内回声不均匀区,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未见明确血流 图2 ct平扫见肝左叶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界清晰 图3 ct增强后静脉期病灶均匀低密度,无明显强化 图4 病理片示神经纤维由分化良好的细胞构成,细胞细长呈梭形,核深染,核仁不明显,胞浆轻度嗜酸性,呈“栅栏”状排列(he×40) 【原文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8):1178-1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