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一例[/center] [center]吕蓉,张翔[/center] [center]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放射科[/center] 患者女,48岁。月经周期缩短2年,经量及经期未改变,无痛经。曾怀孕一次,产子体健。 体检:于耻骨联合上缘可扪及一质硬肿物,边界较清,移动性浊音(一)。 妇科检查:宫颈中度糜烂,子宫水平位,正常大小,于子宫右上方可触及一10 cm×8 cm大小肿物,可移动,与子宫关系密切,无压痛。右侧附件区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ca-125 39.40μg/l(正常值<35μg/l),余无异常。 b超示右附件区囊实性肿物。 ct检查:平扫示盆腔内子宫前上方一囊实性低密度肿块,边界较清,大小约6.7 cm×5.0 cm。邻近肠管间及直肠了宫陷凹内可见局限性水样密度影,子宫、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示肿块实性部分于动脉期显著强化,并可见轻度延迟强化,部分层面与子宫分界欠清;病灶右侧可见增粗迂曲的血管影,子宫、膀胱无异常强化,盆腔内及双侧腹股沟区无肿大淋巴结(图1~3)。 手术:右侧卵巢不规则增大,大小约8.0 cm×7.0 cm×6.0cm,囊实性,表面光滑,与子宫右角粘连,并可见黄色清亮腹腔积液。 病理:右侧卵巢硬化性间质瘤。des(±);sma(±);cd34(-)(图4、5)。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未见瘤细胞。 【讨论】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间质良性肿瘤,占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1.5%~7%。该肿瘤多发生 于20~30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27岁,30岁以下者占75.8%,本例48岁,未绝经,较少见。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因其具有内分泌功能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常见的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并常伴不孕。部分患者表现有下腹部不适,疼痛和腹部包块等,少数伴有胸、腹腔积液。血清肿瘤标记物常为阴性。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常无阳性发现。 硬化性间质瘤多为单侧性,大体上为圆形或扁圆形肿物,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略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偶尔为单房的囊性肿物。瘤体大小不一,切面多为实性,灰白色,部分呈编织状,可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形成,囊内有浆液或黏液,个别病例有灶状钙化。镜下可见致密胶原、纤维及疏松水肿区分隔细胞区形成结节或假小叶结构,肿瘤细胞致密呈巢状分布,并形态多样,其间有丰富的薄壁血管。 ct表现:(1)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边缘较光滑,周围无浸润,无邻近区域及远隔淋巴结肿大。肿块内出现微囊形成具有一定特征;(2)肿瘤细胞区含有丰富的血管网而呈早期显著强化,且出现延迟强化的区域为肿块内部的细胞减少区,该区域含有胶原成分;(3)动态增强扫描肿瘤除早期边缘强化外,还可表现为向心性发展。 鉴别诊断:(1)卵巢囊腺癌。具有不均匀强化、边界不清、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大量腹腔积液等恶性肿瘤的特点,而硬化性间质瘤早期强化较卵巢囊腺癌明显,且强化时间延长。(2)卵巢纤维瘤。含有大最的胶原和纤维成分,表现为较均匀的实性肿块并延迟强化,该肿瘤缺乏硬化性间质瘤富血供的早期强化特点。(3)卯泡膜细胞瘤。肿瘤边缘清楚,实性占大多数,囊性、囊实性较少见。平扫可呈混杂密度,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 ![]() 【图片说明】 图1~3 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囊壁不均匀增厚,并显著强化,病灶旁可见增粗迂曲的血管影 图4 镜下示肿瘤边界清楚,呈假小叶结构,小叶间含少量胶原纤维,富有薄壁血管伴水肿(he×40) 图5 镜下示肿瘤细胞混杂形成“巢”或“索”,其间有较多的薄壁血管,瘤细胞呈多形性,并可见“印戒”样瘤细胞(he×100) 【原文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8):1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