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 李卓琳,丁莹莹,李鹏,杨光军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 【原文出处】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8):1188 患者女,45岁。体检发现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低热、盗汗等症状。体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左肺呼吸音稍弱。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胸部正侧位片:示左肺下叶近肺门团块状阴影,边缘模糊,大小约4.8 cm×3.5 cm。CT表现:左肺下叶近肺门处见实变影,CT值32 Hu,累及后基底段、内前基底段,边界尚清,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增强后病灶中等度强化,CT值59 Hu,双肺门及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3)。 手术及病理:开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左肺下叶,大小约4 am×4 em×4 cm,近肺门,无胸腔积液、胸壁结节,切除左肺下叶。镜下见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增生(图4)。病理诊断:(左肺下叶)黏膜相关淋巴瘤,低度恶性。 【讨论】 原发性肺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的0.4%,占结外淋巴瘤的3.6%,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多数为黏膜相关型淋巴瘤(MALT),属低度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男女发病率相似,发病年龄40~70岁。临床约半数患者无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患者也可有不同程度咳嗽、呼吸困难、血痰等。原发性肺淋巴瘤临床有严格的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病理证实;(2)病变局限于肺,不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受侵;(3)确诊后3个月内无其他淋巴结或结外组织、器官受侵。本例术后随访3个月内均无淋巴结受侵及结外淋巴瘤表现,临床符合肺原发淋巴瘤的诊断。 复习相关文献,肺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表现多样,根据其影像表现可以分为5型:结节肿块型、肺炎肺泡型、间质型(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粟粒型(血行播散型)、混合型。本例属肺炎肺泡型,影像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的斑片影或大叶实变影,强化明显,可见“支气管充气征”。肺炎肺泡型需与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鉴别,肺炎临床上多有高热,咯铁锈色痰,抗炎治疗病变短期内吸收。除此还应与肺泡细胞癌鉴别,两者影像上有相似之处,尤其均可见“含气支气管征”,后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但肺泡癌含气支气管多呈扭曲、不规则狭窄中断等改变。 总之,尽管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病率低,但是当CT表现为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或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应考虑到该病可能,需及时行支气管镜或经皮肺活检。 【图片说明】 图1、2 CT平扫示左肺下叶近肺门实变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箭) 图3 增强后,实变影中等度强化 图4 镜下示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增生(HE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