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医影在线 门户 影像图库 CT病例 颌面、颈部 查看内容

右腮腺海绵状血管瘤

2011-1-27 18:17| 发布者: 翁志蓬| 查看: 1478| 评论: 0|原作者: 光线

发现右侧颈部包块2年 无痛































































【九目段】
【临床表现】男,24岁,无痛性包块2年(一般肿瘤均无痛,除非感染或恶变,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有可能良性)。
【影像学表现】肿块较大,来自腮腺,不能辨别来自上下部及深浅叶(因此不从分析部位上分析),不规则,其内见多发圆点状钙化。边缘强化明显,内部大部分囊变,其内似见分隔,颌下腺肿大及邻近前方淋巴结轻度肿大。
【分析过程】
1、从概述上分析:最常见是混合瘤(多形性腺廇)占65%~70%,其次为Warthin\'s瘤(乳头状淋巴性囊性瘤,腺淋巴瘤)占10-20%。腮腺肿瘤的80%为良性。
2、从年龄上分析:腮腺混合瘤发生于青壮年多见,本例24岁。Warthin\'s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
3、从钙化分析:两者均可钙化,但混合瘤的几率高。
4、从囊变上分析,两者均可囊变,本例大部分囊变还是非常少见的。腮腺混合瘤发生坏死囊变时,瘤体内出现纤维间隔和条索,本例似见。
5、从强化上分析,混合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Warthin\'s瘤强化不如前者,本例由于囊变的原因,强化表现的并不突出。
6、从病生上分析:腮腺混合瘤或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其中的粘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因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我想粘液是否与不强化成分有关,软骨样组织是否与钙化有关。
7、从邻近的结构肿大上分析:由于腮腺的胚胎发育特点,腮腺内可有淋巴结,邻近的淋巴结内有时也可有腮腺组织,因此Warthin瘤有时也可发生在邻近的淋巴结内。胚胎发育时期存在于腮腺导管内的淋巴结内的腮腺组织发生而来,另一种说法是由于腺管上皮的增生与炎症或免疫反应发展形成。这是Warthin\'s瘤多部位多形态的一个特点。本例是否是这样?
8、从良恶性角度分析:年轻,无痛,界清,无明显浸润,只是有少数轻度肿大淋巴结。以下征象提示恶性肿瘤:(1)肿块境界不清,呈弥漫性侵润;(2)肿瘤中心坏死,显示低密度区或浓淡不均;(3)肿瘤外形不规则,呈分叶状;(4)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综上所述:良性混合瘤更符合对本例的分析,也有疑问的地方。
【诊断】右侧腮腺占位,考虑良性混合瘤可能性大,不除外Warthin瘤。
【处理】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术后病理腮腺海绵状血管瘤
【光线】复习原片:其内见较多条状钙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