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肝转移瘤(腺癌)

2011-1-28 00:22| 发布者: 翁志蓬| 查看: 2267| 评论: 0|原作者: fanshl

男性,48岁。肝区疼痛,时有低热。







【yangyudong333】肝右叶见多大小不等圆形低[密度灶,边缘较清晰,增强见花环状强化,胆囊,胰腺,脾脏双肾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考虑肝脓肿可能性大。

【guduchunmeng】肝右叶大片状低密度,边缘部花环状强化,中间部分无强化。考虑肝脓肿吧!

【sunbin】肝内多发性大小不等低密度占位,环状强化,支持肝内多发性脓肿。

手术病理肝转移腺癌

【fanshl】本例相当多的朋友考虑肝脓肿,也有人考虑胆管癌,少数朋友也考虑到转移瘤。这说明肝脓肿、胆管癌(或肝癌)以及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的确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我们就再来探讨一下肝转移瘤的问题。
肝脏是各种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脏器,为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之一,仅次于淋巴腺转移癌,占第二位。
肝转移癌的来源途径
1、血行性转移,可经门静脉性及经动脉性转移。
2、近脏器直接浸润。
3、经腹膜种植,其中主要为血行性转移。原发癌主要为消化系肿瘤、乳腺癌、肺癌等,其中来自胃、胰腺、结肠等门静脉系脏器者约占半数。另外,肾、肾上腺肿瘤也可经肝静脉产生逆行性肝转移。需要指自的是,经动脉性肝转移与经门静脉性肝转移其治疗方针及预后有很大不同。动脉性肝转移时,其肝以外之多已有转移癌存在(多见于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而门静脉性肝转移时,肝转移癌可能为唯一脏器转移(如大肠癌等)。可分为多发性结节型、结节相互融合成块状之块状型及境界不清楚的弥漫型,因而其病灶小者仅数mm,大者达10cm以上;单发或多发,局限或散在不一。肿瘤内部产生钙化并不少见,主要见于消化管肿瘤之转移。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本身引起症状,一般先有原发癌症状,晚期才出现转移癌症状。少数患者原发癌症状不明显,而以转移癌症状为主诉。早期无特异症状,有乏力、消瘦、肝区痛,继而为肝大、黄疸、腹水、发热等,血ALP、LDH、GPT升高。此外,CEA高值有一定意义。
CT表现
肝转移癌CT表现因原发癌及病理组织类型不同而异。一般平扫时,显示为多发性大小不等的低密度肿瘤结节,也可为单发结节。多在低密度病变内存在更低密度区域,从而显示为同心圆状或等高线状双重轮廓为其特征。据统计,这种表现约占45%左右,也有报告占72%。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境界清楚,于边缘部分可见增强而密度升高,看上去类似肿瘤缩小。类似环状增强征象于1cm大小转移癌即可出现。
动态增强扫描时,因转移癌不同,可归纳为如下表现:
1、肿瘤边缘呈一过性增强。较多见。
2、瘤边缘呈持续性增强。
3、肝实质的密度关系无变化,基本无增强效果。
4、肿瘤全体呈一过性增强,之后为低密度,类似肝细胞癌。较少见,主要见于血管丰富的原发癌,如类癌、胰岛细胞癌、肾癌、平滑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有时,也见于胃癌。此外,约2%~4%为伴有壁结节的囊肿性转移癌,单发时,与囊状腺瘤或囊状腺癌有时难以鉴别。边缘呈明显增强征象,并显示丰富的肿瘤血管,但与肝细胞癌相比,其中心液化、坏死之囊性部分所占比例更大,其原发癌多为消化管平滑肌肉瘤。肝转移癌同时伴有肝门部淋巴腺转移时,常压迫造成肝内胆管的弥漫性扩张。钙化性转移癌据统计约占肝转移癌的17%左右,多见于大肠癌、胃癌、卵巢癌、胰腺癌等,于化疗后也可引起钙化。平扫时,可见点状、斑块状、羽毛状之高密度钙化。淡薄之钙化常于造影增强后被遮盖。
原发癌不同,其肝转移癌的影像学表现也有不同特点,这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1、平滑肌肉瘤、软骨肉瘤、类癌、肾癌、肾上腺癌、胰岛素瘤、促胃泌素瘤。绒毛膜上皮癌、甲状腺癌、脑膜瘤等之肝转移癌血管丰富,dynamic CT可见明显肿瘤增强征象,有时与肝细胞癌难以鉴别。但其总体以环状增强为主要特征,再结合临床诊断很重要。
2、以大肠癌、胃癌、乳腺癌为代表的腺癌肝转移,病理学于肿瘤切面可见边缘呈波浪状凹凸,稍隆起,被存活的癌细胞组织占据。中心部较硬,被纤维组织及坏死组织占据。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早期时相可见边缘增强,中心为低密度;10min后晚期时相,边缘为低密度,中心部呈高密度为其特征,此特征在鉴别诊断上很重要。血管造影时,因摄影时间短暂,而与螺旋CT扫描早期相当,显示为肿瘤边缘染色征象。不能显示后期时相改变,因而,螺旋CT多期扫描更有特征性。但是,肝内胆管癌与上述所显示的特征基本相同,需结合临床鉴别诊断。再有,上述腺癌之肝转移于晚期时相,肿瘤中心部与周围肝实质增强效果相同,边缘部分范围小的低密度征象不显著时,需要注意与肝血管瘤之肿瘤充满与肝组织呈等密度征象相鉴别。这种情况下,应综合其他影像学特点及结合临床诊断。
3、扁平上皮癌,如食管癌、肝癌、宫颈癌等肝转移癌之肿瘤内部几乎全部坏死、液化,CT呈现“囊肿型转移癌”征象。有时尚可见到“壁结节”注意与肝囊肿及肝内胆管囊腺癌鉴别诊断。
4、肝被膜下转移性腺癌在肝被膜下形成癌脐,其肝脏呈凹状变形。CT检查时.注意肝表面的变形很重要。
鉴别诊断:
1、多发结节型肝细胞癌 本组部分病例表现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低密度或门脉期等密度图,其表现和肝癌类似,但后者往往有肝硬化病史并伴有门静脉癌栓,同时动脉期病灶内可见到粗大的肿瘤血管,升高等可以之鉴别。
2、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对比剂逐渐向瘤内扩散,转移瘤一般无此征象。
3、肝脓肿动脉及门脉期均可有脓腔壁环形强化,其外层常可见低密度水肿环,邻近肝组织动脉区常见较高密度充血区,临床上有中毒症状和体征,细胞明显升高。
4、炎性假瘤 炎性假瘤,为较少见良性肿块,以门脉期轻到中度周周边强化和偏心结节样强化为主,单发多见。而转移瘤除有原发肿瘤病史外,多病灶常见。
5、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该病少见,多见于年轻女性,与服用避孕药有一定相关性,常无临床体征,多体检偶然发现。平扫为低密度,无明显包膜,增强动脉期、门脉早期迅速均匀显著强化,门脉晚期、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减退,20%病例中心可有瘢痕组织形成,延迟期可见造影剂明显充填。该病与单发转移瘤较容易鉴别。
6、 肝脓肿:临床多有高热病史,CT扫描单发多见,病灶大多边缘不清,密度为低密度,多不均匀,中心常可见更低密度,典型表现为出现环征或靶征。增强为周边强化或间隔状强化。典型肝脓肿与肝转移瘤较易鉴别。
本例为一个腺癌肝转移,至于原发病灶源于何处,由于该患者已经死亡,已经无从知道其来源了,不过,从上边的长篇论述中,我们还是可以推知:原发肿瘤很有可能来自肠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