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骨血管瘤病

2011-4-23 23:33| 发布者: 翁志蓬| 查看: 2810| 评论: 0|原作者: ctm X0251

男,6y,肩关节疼痛2年。


【ycbabc】动脉瘤样骨囊肿可能

【hmq】多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伍星】骨干变形,弯曲.内见多个囊状影,部分呈磨玻璃.考虑骨纤可能性大.

【yxfjnchina 】锁骨,肩胛骨,肱骨可见囊性低密度,略有膨胀,变形,考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肖大夫】paget病

【jiangjing 】年龄较小不考虑畸形性骨炎。

【yzh9939 】左肩多骨囊状骨质破坏,密度呈“磨玻璃”样,其内可见不规则钙化或骨化,边缘轻度硬化,左肱骨病灶内可见陈旧性骨折线,诸骨骨骼变形明显,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考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能性最大。可能与外伤后引起骨质结构不良有关。

病理结果骨血管瘤

【向医生】本例应诊断为“骨血管瘤病”更贴切。
骨血管瘤病为一先天性疾患,即骨的多发性血管瘤。亦可广泛侵犯软组织,甚至内脏。亦称广泛性骨骼血管瘤病。其骨骼改变与单发性骨血管瘤相似,表现为多发性边缘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溶骨性破坏,有的成蜂窝状改变,约50%病例出现硬化性表现。本瘤可越关节生长,累及同一肢体的多个骨。
本例患儿年龄仅6岁,病程已两年,有左锁骨、肩胛骨及肱骨多发血管瘤,因此诊断为骨血管瘤病应该成立。

【yxfjnchina】是多骨血管瘤吗?还是肱骨上端血管瘤造成周围诸骨的发育异常,请说明白好吗?

【zb5205 】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从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前者多见于脊柱和颅骨,后者多见于扁骨和长管骨干骺部。
  肉眼所见:肿瘤组织为灰红色或暗红色,极易出血,肿瘤使骨质膨胀变薄,在肿瘤壁上常见到粗糙而硬化的不规则骨嵴。
  镜下所见:海绵状血管瘤的组织,大多是密集的薄壁扩张血管,属于毛血管或小静脉,血管中充满红细胞,肿瘤边缘可有残存的正常骨小梁,在肿瘤组织间可见到脂肪性骨髓。
  【临床表现】
  1.患者一般疼痛轻,全身情况良好。因肿瘤的部位不同,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同。患者往往仅在局部轻度不适或轻度疼痛,偶尔摄x线片方才发现。骨血管瘤重者可出现四肢、括约肌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神经脊髓受压的原因可能为:(1)肿瘤蔓延到硬膜外腔;(2)受累椎体膨大使椎管狭窄变形;(3)受累椎体发生骨折移位;(4)血管瘤出血而发生的硬膜外血肿。
  2.x线片表现:根据骨血管瘤侵犯的部位,可分为椎体型、椎弓型和混合型。
  椎体型:病变椎体略膨胀,有典型栅状或网眼状影像,密度减低的阴影中有许多致密而清晰的垂直粗糙的骨小梁。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早期形成的骨小梁粗大,晚期形成者则较细。
  椎弓型:x线片显示椎弓根或椎板呈溶骨性改变,其影像模糊或消失。但是,椎体及椎间隙正常。
  混合型:指病变侵及椎体及椎弓者,除有以上两者的x线表现外,亦可有病理性颈椎骨折脱位。
  [影像学表现]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不同肿瘤内结构的x线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垂直型:多见于脊柱。骨小梁广泛吸收,但有部分骨小梁增生和增厚,出现垂直交叉的粗糙骨小梁,形成栏栅状或大网眼状。椎体的外形及椎间隙可保持正常。
  2.日光型:多见于颅骨。正面观被肿瘤破坏的透光区可见自中央向四周放射的骨间隔,颇似日光放射,侧面观阴影内的骨间隔方向与颅骨表面垂直。
  4.泡沫型:长骨多见。肿瘤呈泡沫状囊肿样,多偏心性生长,患骨局部梭形膨胀,周围骨皮质变薄,一般无骨膜反应。
  广泛的软组织血管瘤亦可侵犯骨骼,一般呈压迫性骨缺损,外缘凹陷但光滑。软组织内可存在静脉石。
  【诊断方法】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尤其是x线片所示的特点:椎体骨纹理增粗、垂直走行而呈栅状;部分骨纹理吸收形成网眼呈囊状;椎体稍膨大或有不同程度的压缩;椎间隙正常。
本例诊断有难度。

【zjm赵建明】肩关节组成骨均见破坏,局部硬化。良性病变,血管瘤。此种改变不像骨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