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肺炎性假瘤

2004-10-6 19:04| 发布者: 向医生| 查看: 4847| 评论: 0

男,63岁,咳嗽、低热月余。







chongsuzhi点评:两例均可见直边征,纵隔窗观察病灶大小明显改变,均较典型

qiuazhang点评:这两个病例都发生在中叶,中叶病变在无肿大淋巴结或气管增厚的情况下,不考虑肿瘤,因为中叶肿瘤的发生率很低。李铁一在友谊医院看片说的

zxq点评:直边征又称刀切征,提示病变非膨胀性生长,多于炎性病变中出现。肿瘤性病变多呈膨胀性生长,少有此征。

zjls2003点评:炎性假瘤
一种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引起的类瘤样病变。由成熟的浆细胞为主,伴有淋巴细胞及少量的纤维组织的病变已被称为浆细胞性肉芽肿。另一种,可能是陈旧性病变,特征为空泡及含铁血黄素巨嗜细胞、纤维组织及较少的慢性炎症细胞,被称为纤维黄瘤,其可钙化(who ,1981) 。
肺炎性假瘤占肺部肿瘤的0.7% 。在对炎性假瘤的认识过程中,因其主要细胞成分的不同而冠以不同名词,如浆细胞肉芽肿、纤维瘤、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黄瘤、黄瘤、肥大细胞肉芽肿及硬化性血管瘤等。1937 年,phillips 首先采用了“黄色瘤”一词;1939 年,brunn 首先称单发的类瘤样结节为“网球样瘤”,其报告的镜下特点符合炎性假瘤。1944 年,gordon 和waller 首先使用“浆细胞瘤”一词报告此病,1954 年,umiker 首先提出用“炎症后假瘤”一词概括以上所有名词;1955 年,lane 首先使用“浆细胞肉芽肿”一词,1958 年,alegre 提出“黄色肉芽肿”及bate 提出“组织细胞瘤”,1964 年,bonaccorsi 提出“纤维黄瘤”,1968 年,carter 总结了纤维黄瘤类肿瘤,并认为此类肿瘤依据其2 种主要成分的含量不同分为:黄瘤、黄色纤维瘤、黄色肉芽肿、炎性假瘤、组织细胞瘤及硬化性血管瘤,后者已被认为是另一种良性肿瘤。
[病理]
病理表现多样性是其最大特点,大体见瘤体质硬、黄白色、可有假包膜。镜下见瘤体含成熟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大单核细胞及大量纤维组织,并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成分。炎性假瘤的三个转归:吸收消散、相对稳定不变、缓慢增长。
[诊断]
男女发病率相等或女性稍多。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以青壮年多见,平均发病年龄30~40 岁,有人报2/3 者小于30 岁。有人报74% 的病人,在发现肺部病变时无症状,偶见杵状指。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我院绝大多数炎性假瘤病例在发现肺部阴影时无症状,但此前1 ~3 个月所有病人均有肺部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等,此为特征性症状。
放射学所见:多为单发,两肺发病率相近,见于任一肺叶,为边界清晰的结节影,多在4cm 以内,直径0.7~16cm ,可为实性或灶性液腔,密度可均匀或不匀。如周围组织尚存慢性炎症,病变可呈叶内弥漫状,边界不清。瘤体增长缓慢。
其ct 影像是与肺癌最为接近的一种良性肿瘤,总结其特点如下:绝大多数位于肺周边,呈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病变周边有胸膜反应性增厚、变形。阴影近侧可见指向肺门的粗大纹理,为炎症吸收不全所致。常可见同侧肺内多发阴影,多数患者术前误诊为肺癌。
[治疗]
因其极易误诊,故不论是否术前诊断,均应积极手术切除。手术可确诊并治愈该病,预后佳。

病例来源:cl0046。由向医生发布:
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28&view_id=113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