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在拍CT前会问医生:对身体有影响吗?临床上,就有少数人因为害怕辐射,不敢做CT检查。其实,现在的CT和以前的CT已经有所不同,今年初,南京军区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卢光明教授带领的团队就在CT上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将一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到原来的1/150。也就是说,如果头部需要做一次CT检查,辐射和坐趟飞机差不多。 做脑CT会把脑子辐射坏? 市民孙女士因为手脚麻痹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看医生,当医生给她开出了一张CT检查申请单,看到申请单上写着“检查项目是CT颅脑平扫”,孙女士就有点担心:CT会不会对自己脑袋有辐射? “其实大家不必过度恐慌,我们现在做的低剂量CT的辐射是极小的。”卢光明教授介绍,在早期刚引进CT设备时,完全根据厂家的指导说明来进行操作,那时一次检查的辐射剂量达到15.8毫西弗。而现在已经将一次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到0.1至0.2毫西弗,也就是说,最少的辐射量,已经是原先的1/150左右了。 “普通人暴露在空气中,一年的辐射就达到3至5个毫西弗,现在做一次检查,辐射剂量仅有0.1个毫西弗,这和坐飞机长途旅行的辐射差不了太多,对身体不会造成影响。”卢光明说,辐射剂量的降低会对最后成像有影响,对于医生来说片子可能没那么“好看”,但不会影响最后诊断。 CT可替代血管造影,减少病死率 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卢光明还进行了CT诊断心脏病的研究。他介绍,以往心脑血管病的诊断依赖常规血管造影,但其只能显示血管管腔且属有创检查。虽然血管造影比较成熟了,但是也是有风险的,普通的血管造影有1%-5%的并发症,血管造影的死亡率也达到千分之一。而CT血管成像(CTA)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但图像质量差、诊断准确性低、功能信息少、辐射剂量高,能否替代常规血管造影用于诊断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经过研究,卢光明研发应用双能量CT技术,提高小病变检出敏感性,实现了心脑血管病精准诊断。利用无创CT血管成像技术替代有创常规血管造影检查,使以往只有住院才能完成的检查变得门诊化,相比于常规血管造影,还节省了约2/3的医疗费用。 来源:新华报业网 杨晨 戚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