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神经上皮源性肿瘤(鞍区)

2015-2-2 22:26| 发布者: 翁志蓬| 查看: 1897| 评论: 9|原作者: zhiqiang|来自: MRI2975

女性,42岁。  
病史:右侧视力下降伴头痛两月余,绝经3年。
图像所见: se序列:axt1wit2wisagt1wi。片序:1张。
平扫:鞍窝扩大,鞍区可见一椭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晰,大小约为27mmx19mmx26mm(左右径x前后径x上下径),信号均匀,视交叉稍受压,鞍底下陷,蝶窦受压,冠状位可见"束腰征"、“雪人征”改变。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脑室系统未见扩大及受压,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增深、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鞍区病灶均匀一致明显强化。
印    象:鞍区病灶、鞍窝扩大、鞍底下陷,蝶窦受压,可见"束腰征"、增强后病灶均匀一致强化,多考虑:垂体瘤。




患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手术,术后确诊为神经上皮源性肿瘤
【zhiqiang 点评】
鉴别诊断:1.垂体瘤:分型:小于10mm为垂体微腺瘤;大于10mm为垂体大腺瘤,垂体大腺瘤:t1像和t2像显示鞍内肿瘤向鞍上生长信号强度与脑灰质相似或略低。肿瘤出现坏死囊变,t1像信号略高于脑脊液;肿瘤向鞍隔上生长,冠状位呈葫芦状,是因鞍隔束缚肿瘤之故,称"束腰征"。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脑膜瘤:ct扫描多为实性呈等或高密度影,很少有囊性。增强均匀一致明显强化。mri显示t1像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像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大多数颅内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所以脑膜瘤的上述mri信号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以下mri所见有利于脑膜瘤之鉴别:1.蝶鞍不大,垂体腺大小正常。2.显示平直状之鞍隔。3.鞍结节或前床突有骨质改变。4.肿瘤内存在流空信号,尤其是肿瘤内血管蒂的显示,此为脑膜瘤之佐证。
3.颅咽管瘤:多发生在前中颅凹及鞍上池区,呈囊性或囊实性,t1像高、低或混杂信号,t2像多为高信号,增强强化不明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科室第一人 2010-6-11 23:02
脑膜瘤
引用 施明 2010-6-12 00:52
垂体瘤
引用 医学影像 2010-6-12 03:51
垂体瘤
引用 联众之王 2010-6-12 05:00
没看见正常垂体:还是考虑垂体瘤
引用 pujunzhi 2010-6-12 05:48
应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为鞍区神经上皮源性肿瘤(胶质瘤)。
引用 卜一 2010-6-12 15:17
垂体瘤
引用 随光逐影 2010-6-14 05:09
以下是引用pujunzhi在2010-6-11 21:48:00的发言:[br]应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为鞍区神经上皮源性肿瘤(胶质瘤)。[br]
引用 huangxinghai 2010-6-14 06:38
垂体瘤
引用 shibing 2013-11-23 10:49
神经上皮源性肿瘤

查看全部评论(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