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病例讨论会天坛医院专场之病例六 患者:男,21岁。多饮多尿8年,视物模糊、视野缺损2个月 鉴别诊断: A、胶质母细胞瘤 B、淋巴瘤 C、生殖细胞瘤 D、星形细胞瘤 E、炎性脱髓鞘 ![]() ![]() ![]() ![]() ![]() ![]() ![]() ![]() ![]() ![]() 【正确答案】C 生殖细胞瘤 【分析思路与鉴别诊断】 病史:患者21岁,年轻男性,主诉多饮多尿8年,视物模糊、视野缺损2月。补充既往史8年前发现鞍区占位,伴有多饮多尿,考虑生殖细胞瘤,给予诊断性放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MRI示鞍区病变变小。 流行病学:颅内生殖细胞肿瘤(GCT)占原发CNS肿瘤的0.1%~3.4%,其中生殖细胞瘤占所有GCT的2/3;90%的病人<20岁,高峰年龄10-12岁;男:女=2:1。 临床表现:突出临床表现是内分泌紊乱,表现为上视障碍和性早熟,同时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 其他症状与肿瘤部位有关: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造成脑积水、颅内高压。鞍区肿瘤则首先表现出视力障碍,然后出现头痛、呕吐、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低下。 本例患者年轻男性、有多饮多尿病史,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一个提示。 好发部位:80-90%位于中线结构(松果体区》鞍上〉两者都有),5-10%位于基底节、丘脑,少数位于白质深部。 MR表现:平扫上T1加权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常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囊变,不均匀信号者占75%;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的强化,并能发现沿脑脊液或室管膜转移的病灶,约50%为多发病变。 重点关注:临床病史。放射科医生应该走近患者,多与患者沟通,详细询问病史。 鉴别诊断: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团块状,占位征象明显;瘤周水肿相对明显;坏死囊变多,信号混杂。 淋巴瘤:发病年龄:免疫正常多为50-60岁,免疫异常者为30岁左右;发生于深部白质的病例多见;占位征象相对轻;含丰富的网状纤维及肿瘤实质成分多,含水量少,等或低T1T2信号;沿血管生长,坏死囊变少见,信号相对均匀;瘤周水肿明显 。 星形细胞瘤:根据级别高低,病史长短不同;低级别:稍长T1T2信号,边界欠清,无明显强化;高级别:长T1T2信号,信号不均,不均匀明显强化;占位征象较明显。 炎性脱髓鞘:男性好发,年龄相对较轻;占位征象不明显;长T1T2信号;急性期呈团状、片状强化,亚急性期呈环形或“C”型强化,“开环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