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颅内钙化--引流术后改变

2004-12-23 08:17| 发布者: ysbzx| 查看: 2954| 评论: 0

女,56岁,三个月前因脑出血作穿刺引流,术后一个月持续发热,ct增强发现脑脓肿,一个月前行脑脓肿引流术,病人恢复良好,5天拔出引流管,二十几天后复查准备出院, ct发现在原引流管的部位有高密度影,原引流管ct值为90左右,现高密度影ct值为150 。请问:现在的高密度影是引流管残留还是钙化?















手术结果:最后一次ct后马上作了手术,结果证实为钙化!!

yyq427点评:本病例主要的焦点是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形成这样的钙化。经我们详细询问手术过程,手术中,颅骨开孔比较大,植入引流管成功后,将钻孔产生的碎骨片填回了开孔部位。我们考虑,拔除引流管后,碎骨片沿引流管形成的窦道进入颅内,相当于一次植骨,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钙化。

yxyxjs点评:不好解释为植入的碎骨片及其钙化,根据引流管开孔大小,所碾碎的颅骨碎片呈碎末状,或小片状,量也很少,即使这样,在里面的骨碎片由于缺少营养,也会成为死骨。
故最有可能是引流道内同时伴有出血,形成管状机化(钙化)。

九目段点评:“钙化”之结果,我相信!看来“残留说”不正确。
为什么钙化?的确叫人难以理解,虽有“机化说”和“碎骨说”,但都有解释不尽的地方,比如“机化说”,复查ct的时间是下引流管20天,就已经管形钙化了,也许发生钙化的时间要更早,这么短的时间出血再钙化?这个时期正是等、低密度时期,要是机化也需2个月或更多的时间,如果是机化,不符合病理生理。在说说“碎骨说”,我觉得它比“极化说”更站不住脚,引流道随着引流管的抽出而基本闭合,即使碎骨可能进入,也不会进入到脑室那么深,而且形成钙化的形态也不会这么完整成型。如果这两种说法可以站住脚的话,应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常见的并发症,那为什么那么多的下引流管的患者都不会发生如此情况,单单此患者发生了呢?所以我认为可能或一定与这位患者个体有关,分两个方面:
1、内在的问题,该患者是否患有某种其他的疾病,而使钙磷代谢紊乱,由于引流管的局部刺激,导致钙盐沉积而脑组织钙化。
2、外在的问题,外在的问题主要是“药物说”,患者是否应用了某重药物会加速钙盐的沉积。
或者说这两种因素同时存在。比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缺乏导致胰岛素依赖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成骨作用减弱,钙磷代谢紊乱,然后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成骨和钙盐沉积作用增强,而使引流管表面很快形成钙化,这是我举的一个例子,该患者是否有这种情况我不得而知。
也就是说我的意见是“疾病说”或“药物说”或兼有之。

备注:请结合以下病例分析:
http://www.radinet.com.cn/news_view.asp?id=722

病例来源:ct260。由ysbzx发布:
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69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