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0岁,咳嗽10余天,时有左上胸痛.无咯血.![]() ![]() ![]() ![]() ![]() ![]() ![]() ![]() ![]() 纵隔内可见肿大的淋巴结 ![]() ![]() ![]() ![]() 吕军浩发言:建议肺窗不要用固定窗位,用自由窗调到能看清肋骨为佳。窗宽大一些,可兼顾肺窗和纵隔窗,提供更多细节,也可减少容积效应。一家之言,可能有失偏颇,仅供参考。肺窗的感觉毛刺、切迹、棘状突起,考虑恶性,纵隔窗为多边、平直、占很大面积的钙化,又象良性病灶。综合的话,良性可能大,建议密切随访。 631225发言:外周孤立的小结节病灶历来是影像诊断的难点,本例病灶小,钙化面积超过总体的20%以上,片子似乎不是高分辨扫描,就图象看并没有确切的毛刺及棘状突起,周围也无明显的索条状或斑片状“卫星灶”。纵隔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我倾向于良性病变,错构瘤?结核? 江玉中发言:左上尖后段,有钙化,似有卫星灶.结核可能性大 初步结果:这是位于左上叶尖后段的一个小结节灶,内有小片状更低密度区,结节下部边缘有小片钙化灶,头臂动脉右侧气管前方可见一大小约1.4x1.5cm类三角形肿大的淋巴结,所以我本人认为这是一个结核结节。 本例已做pet检查,结论是左上肺结节处于良恶性之间,请了几位从事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量级教授会过诊,意见与我差不多,认为象是结核。 目前该例还在随访中,有结果时我会及时上传。 最后临床诊断:左上肺结核结节 患者有结核接触史,其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根据病灶的ct表现(部位、边缘、密度、形态)并结合临床我们当初的诊断是左上结核,经半年系统抗结核治疗,左上肺小结节影缩小约一半,纵隔内淋巴结亦有缩小。因此我们认为临床诊断为左上肺结核结节能够成立。 如果是恶性肿瘤,没有经过特殊治疗病灶在半年内应该有增大,即使不增大,也不会出现明显缩小;如果是良性肿瘤,病灶在半年内也不应该缩小。 两次ct片均为高分辨率薄层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1mm),该病灶直径缩2mm以上,因体积是以立方计算,故粗浅估计该病灶的体积约缩小一半. 2004-10-19ct片 ![]() 2005-04-15ct片 ![]() 向医生点评: 现下载一篇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肺结节ct的征象及显示(部分内容)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科 刘士远 李惠民 李成州 肖湘生 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通常是指直径不超过3cm的肺内类圆形病灶[1],不超过2cm则称为小结节,其中不超过1cm可称为微结节(附表)。小结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放射学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小结节的细节(details)显示是其中的关键。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一个毫无特征可言的肺结节,再高明的医生也难下结论,而对一个特征详尽的肺结节,即使一个初验者也有同样准确的答案。随着螺旋ct的出现,小结节的细节显示和准确诊断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对于一个周围性肺结节,特征显示包括三方面:形态学特征、结节-肺界面和邻近改变;血管改变贯穿以上三方面。 一、形态学特征――直接而根本的征像,显示原则是“多层面、多方位” 1.形态(morphology) ①圆形肿块征,表现为病灶趋圆形(类圆形),体现了其生长方式为细胞的堆积,以与三角形、长条形及片状病灶区分。技术上以后处理3d-ssd为佳,能立体、直接而有效地作出评价,mpr也有很好的价值,而常规横断面评价时要有一定的经验,在脑中“重组”病灶立体形象。 ②分叶征(lobulation),是指肿块的轮廓并非纯粹的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常呈凹凸不平的多个弧形,形似多个结节融合而成,通常可分为深分叶和浅分叶,以分叶部分的弧度为标准:弦距与距长之比>2/5为深分叶。病理基础一是与肿瘤边缘各部位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生长速度不同有关。二是肺的结缔组织间隔,进入肿瘤的血管、支气管分支、从肿瘤内向外生长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等可引起肿瘤生长受限,产生凹陷,从而形成分叶的形态。深分叶征在肺癌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技术上以靶扫描为佳,重叠重建常有必要,结合横断面和非横断二维图像可以有效区分,3d重建则可提供直观但并不很精确的图像。 ③棘状突起(spiculate protuberance),含义与毛刺不一样,病理上有肿瘤的直接侵犯,影像上指介于分叶与毛刺之间的一种较粗大而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