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453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I3379:第17届放射年会病例讨论等系例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结果公布: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2958

此系例病例讨论可能比较真贵,供大家学习。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讨论。5天后公布结果。大家看可以吗?

0012828 (347 KB, 下载次数: 133)

IMG_5252.JPG

0012829 (411 KB, 下载次数: 121)

IMG_5248.JPG

0012830 (488 KB, 下载次数: 122)

IMG_5249.JPG

0012831 (367 KB, 下载次数: 134)

IMG_5250.JPG

0012832 (381 KB, 下载次数: 118)

IMG_525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0-11-8 0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1-8 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1-8 16:26 | 只看该作者
考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能性大,不除外恶性淋巴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1-8 21:37 | 只看该作者
骨巨细胞瘤,病理性骨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11-8 21:52 | 只看该作者

考虑淋巴瘤

放射年会的讨论病例肯定难度不小!既然是选择题,那么我们就将选择项一项一项地列出来再分析吧。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中老年男性多见
四肢多见,约一半以上在股骨、胫骨的干骺端,骨盆少见。
病程缓慢,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局部疼痛,出现肿块。
X线:主要为溶骨性骨破坏,边界不清,一般无骨膜反应。骨皮质破坏后可侵入软组织,出现软组织肿块。少数在骨质破坏区可出现单房或多房性膨胀性骨破坏。
CT:表现为密度低于肌肉组织的软组织团块,常无钙化,但有低密度坏死灶。肿块边界较清楚,可有分叶。
MRI:肿块T1WI信号略低于肌肉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强度不均匀。

原发性骨淋巴瘤(原发性骨网状组织细胞肉瘤)
发病年龄25-40岁,男:女约2:1
常见症状为局部疼痛及肿胀。症状较轻,病程较长。
好发于管状骨,尤以股骨、胫骨和肱骨为常见,骨盆、肩胛骨、肋骨和脊椎亦可受累,约40%肿瘤位于膝部。
X线:病变起于骨髓腔,早期呈小片状破坏,之后相互融合成大片状骨破坏,累及范围较广,进而穿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病变周围可有骨膜反应。

单发性浆细胞瘤(单发性骨髓瘤)
50岁以下成人。
含有红骨髓的骨骼(头颅、脊柱、骨盆、股骨和肱骨远端、肋骨)
病程较长
X线:病灶以骨破坏为主,硬化较少。生长相对缓慢,边界清楚。
CT:不规则溶骨性骨破坏,生长缓慢,破坏区边界较清楚。

骨转移瘤
常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常发生在含红骨髓的骨内,最常见为脊椎。次为胸骨、肋骨、股骨上段。再次为髂骨、颅骨和肱骨。
X线:溶骨型、成骨型及混合型。

骨巨细胞瘤
20-40岁成人,男性稍多。
主要发生在长管状骨,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占60-70%。手足小骨、颅骨、脊柱和骨盆少见。
早期常是间歇性钝痛,一般就诊时多可触及肿物,肿瘤上方皮肤可有发烧或静脉怒张。
X线:偏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生长迅速,显著膨大,皮质变薄,易发生骨折,病变周围无骨膜反应。

本例为女性,48岁。病程5个月,1周前有外伤史。病变位于桡骨上端,呈膨胀性生长,无骨折,无明显骨膜反应,但见周围软组织肿胀。
对比上面所述,除了患者年龄偏大,可以排除骨巨细胞瘤外,性别、病程、发病部位对鉴别诊断似乎没有太多的价值,而1周前的外伤史给诊断增加了变数。唯有从病灶的影像表现上进行分析了。骨转移瘤及浆细胞瘤的溶骨性骨破坏周围一般没有硬化边,所以也将骨转移瘤及浆细胞瘤排除在外。
本例最特殊的影像表现是环绕肿瘤骨的一圈软组织影,与我们平常所见的由骨破坏缺口向外生长的软组织肿物不同,似乎可以排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不知道该怎么分析这种影像表现,已经翻了2小时书了,晕了,就选择B-淋巴瘤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1-8 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翁管:“本例最特殊的影像表现是环绕肿瘤骨的一圈软组织影.......分析这种影像表现”.可以这样理解:骨外环形软组织肿块、髓腔扩大,皮质筛状破坏,无硬化即骨膜反应等,均提示病变髓腔起源,病理过程是髓腔内病变向外扩散,骨内膜侵蚀破坏后,沿哈佛氏管向外侵润形成软组织肿块来解释。
此外骨原发淋巴瘤不等于骨原发网状组织细胞肉瘤,发病年龄和影像学表现也有差异,可能你看的教材有些老,值得进一步探讨。

考虑骨髓瘤(浆细胞瘤)。

鉴别:淋巴瘤,MFH,转移瘤,纤维肉瘤。
依据:
1、年龄48岁,骨髓瘤(浆细胞瘤)好发年龄,桡骨近段为红髓丰富部位;
2、发病率:恶性骨肿瘤中,除转移瘤(继发)外,原发恶性骨肿瘤发病率第一位;
3、影像学表现和鉴别不说了,省去.......
网站内有一类似病例,好像几个网站只有本人答对,呵呵http://www.radida.com/portal/read.php?tid=57274&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1-9 11:09 | 只看该作者
考虑骨髓瘤。骨髓形态、信号改变,桡骨上段髓腔及皮质内虫蚀样骨质破坏区,边界不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1-9 15:57 | 只看该作者
E:骨巨细胞瘤,
年龄:48,好发年龄,
部位:桡骨骨端,好发部位,
影像:桡骨近端骨皮质不连续,可见膨胀性、多房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
应该是骨巨。本人拙见,请各位大家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1-9 21:47 | 只看该作者
A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