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66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技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0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医院要换多排ct,不知道版主能否多发一些多排ct的应用技术让小弟也多学习学习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6-2-18 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6-2-19 1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新技术!

多层ct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陈克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0025)

【摘 要】阐述和总结了多层ct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包括探测器、球管和数据处理系统的进展,并对多层ct在ct血管成像真内镜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同时提出了因多层ct的出现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多层ct;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ct仿真内镜 【中图分类号】r814. 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258 - 5898 (2005) 10 - 0981 - 03
近年来,影像医学设备和技术发展非常快,包括多排探测器ct、高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 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ssiontomography, pet)等,其中ct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自1972年ct应用于临床后,其设备和技术有了相当的进展。从常规ct、螺旋ct发展至多层螺旋ct, 1998年推出多排ct后已器ct发展至8 排、16 排、32 排乃至目前的64 排探测器ct。多层ct最快的扫描速度已可达0. 33~0. 35 s,采集层厚可达0. 速度和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数据处理方面,已有非常快的众多后处理功能,使得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部范围的 多排ct扫描已只需10 余秒钟就可完成,给临床的诊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ct设备的技术进展主要集中在探测器、高功率的球管和数据处理系统方面。目前,多层ct探测器的材料多为稀土陶瓷,其稳高,余辉短暂, x线利用率高。64层螺旋ct探测器的宽度已达40 mm。探测器的排列以往分为对称型、非对称型及混合型,由于层探测器的宽度、对称性探测器的宽度均等可使层厚的组合灵活方便,故目前探测器的设计已趋向于对称型和对称混合型。若想和亚毫米的扫描层厚,这就需要球管能在短时间内具有高功率输出和足够的散热能力,因此,目前球管的发展趋向于大功率高毫热率低毫安输出球管。大功率的球管容量已达7. 5~8 mhu,采用100 kw的高压发生器, 200 mm2的阳极靶面,可确保峰值毫安输用电子束滤过技术,以滤过无效低能量电子束对阳极靶面的冲击,减少靶面产热量,降低了x线散射,并可延长球管的使用寿命。子束控金属球管,利用电子束ct的设计原理,采用球管直冷却技术,散热效率很高,可及时排除阳极产生的热量,使其在更高的旋很长的球管使用寿命。
由于ct扫描速度的加快和扫描层数的增多,特别是大范围的薄层扫描和动态扫描,使得其数据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从图像扫输到后处理重建和存贮都面临极其巨大的数据量,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开发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理研究的重点。目前,已有在扫描同时就可获取高质量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 ) 、容积重建( volu r) 、最大和最小密度投影(maximum /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图像的软件,可直接获得相应的二维和三捷。这些高效自动的数据工作流程,使多层ct成像流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大大节省了人工操作所需的时间,大幅度提高了
多层ct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多平面二维和三维图像的应用、ct血管成像和ct仿真内镜等的临床应用已相当普及,并已有大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ct灌注成像已用于脑缺血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的检测和鉴别,有关肝脏、胰腺、肾脏等脏器的灌注研究报告。多层ct还广泛应用于肺部小结节的检测和胸部的普查、各脏器病变的动态检查、各种肿瘤的ct分期、复合外伤病人的综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脑ct血管成像已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a可检出2~3 mm大小的动脉瘤,对多发性动脉人,cta检查通常比脑血管造影在诊断上更具优势。冠脉的ct血管成像是近年来心血管影像学和ct血管成像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技术已相对成熟。近年来的文献[ 2, 3 ]报告其有非常高的阴性预测值,可达97%~99%以上,也就是说,冠脉ct血管成像阴性的即可,不必再做有创的心脏冠状血管造影。冠脉ct血管成像对疑有冠心病的病人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筛选手段。目前64层ct的功率已可达90%以上。ct血管成像检测在评估肿瘤是否累及血管等方面也有很高的符合率,可达90%以上[ 2, 3 ] 。
多层ct的仿真内镜技术也相当成熟,可用于气管、支气管、胃、结肠、小肠、血管腔等各种腔道。目前应用最多的仍是结后,仅需在结肠内适量注气就可作ct仿真内镜观察,检查简单、方便、安全、病人无痛苦,在检出1 cm以上隆起性病灶方面与结计学差异。其大体解剖显示好,整体观强,并可通过横断面图像及多平面重建观察结肠腔外的情况[ 4~6 ] 。多层ct对于肿瘤瘤是否累及周围组织和存有远处转移等方面、在整体解剖观察方面也具有优势。
由于多层ct的空间分辨率高,检测覆盖范围广,对细小病变的检测具有优势,在一些地方已有采用低剂量肺ct扫描进行胸部用ct结肠仿真内镜进行结肠病变的普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辅助诊断用于肺部小结节和小肺癌检测的研究辅助诊断涉及最多的领域,今后将有可能首先在肺部疾病的检测和诊断中有所突破。
多层ct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多层ct的逐渐普及,其和临床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多,应用的前景也将会更广,在给临床诊治带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02: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wzh168 大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