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断读片的步骤
以ct和mri为例,一份ct或mri片可以读5遍。
第1遍:
不要看申请单,拿起片子就读。
这时候因为不知道病史,读片时就必须仔细,每一小副图象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关注,才能初步判断该片子是否有病变,到底哪儿有病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第1遍读片时不看申请单,直接阅片应是很重要的。不至于因为申请单上说“b超提示肝囊肿”而只顾看肝是否有病变,却遗漏了对胆脾胰肾胃肠道等器官的观察,就比较容易造成漏诊。
先明确片子上有没有病变。
如果有病变,就要在脑海中归类,究竟是下面的那一类呢:
先天性病变(或变异),外伤性病变,变性中毒性病变,脱髓鞘病变,感染性病变,肿瘤以及肿瘤类病变,囊肿性病变,血管性病变,结石,术后(放化疗后)改变,老年性改变等等,然后逐一排除。
第2遍:阅读申请单,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并结合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明确该ct或mri检查的重点,再次阅读ct和mri片,(并特别要注意胶片上放大的几幅片子)。然后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做出初步诊断。
片子如果是特别多的话,就先应该按时间顺序把片子排好队,不要弄乱,以便于对比观察。
如果是mri片,应先搞清楚序列。
第3遍:若是其他医院的片子,还要仔细阅读原医生写的报告单以及诊断,看看与自己的诊断是否符合,也可以与其他医生共同探讨。
第4遍:一定要结合详细的临床资料,必要时亲自询问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否则临床病理已经明确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你还非要坚持考虑是肺脓肿,则不应该了。
当然临床和病理也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必要时候可以亲自查看病理照片,并与临床与病理医生联系协商。
第5遍:结合患者的最终临床诊断(最好是有权威的病理诊断)。再次阅片,并查阅相关的文献,总结经验教训,也可以进行讨论分析。
仅是个人的一点小体会.
这样阅片虽然比较慢,但这是分析和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在猜(当然分析和思考也未必都能100%的正确)。如果我们诊断也是在猜的话,那病人何必来找我们医生呢?他自己在家就可以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