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7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美乡医“美”过之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wbobo88 于 2014-12-26 11:48 编辑

登上央视的新闻联播,成为“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特别关注医生”,出席央视的颁奖晚会,这是余家军的人生巅峰时刻。走过了巅峰,再回来,他的生活里有了不少的改变,新装修的船、捐赠而来的快艇、改善不少的设备,他仍然是响洪水库海岛卫生站的乡村医生,面对的依然是分散在库区的村民、驾船出行的巡诊、难以满意的收入。不指望有人能够接替,也没有改行的打算,这就是余家军的打算。(除特别署名外,均为梁千里摄影并撰文)
2014年2月,央视组织的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活动。安徽省金寨县齐山村的余家军走入大众视野。主流媒体如此评价余家军:37岁的普通乡村医生余家军,15年来,以船为家,不论白天黑夜,还是酷暑严寒,风雨无阻,为岛上及周边村民送医问诊,乡亲们亲切地叫他“军子”。这个大别山之子,用15年孤岛上的坚守,铸就了一尊感动全国的最美乡村医生职业“雕像”。被媒体广为传播的另一个段子是:余家军划着一叶小舟去各处给人看病。这个有些浪漫色彩的画面打动了很多人,特别是一张他身穿白大褂背着箱子站在船头的画面在网上被转的很多。图为新华社所发的余家军巡诊照片。供图:新华社

2014年11月26日,在北京已经一片肃杀的秋天时,响洪甸水库周围仍然一片绿色,这个上世纪50年代人为修建的水库,现在是大别山区最大水库,余家军所在的齐山村被水分成零星的住户已经有很多年了。但让记者有点意外的是,而周边的老百姓也有很多不知道余家军的事情,至于他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的事情,很多人只是听说,并不是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家喻户晓”。经过一番打听和寻找,在库区里坐着柴油船开了一个多小时,记者终于找到余家君停在一个小岛旁的船屋。图为余家军原来略显破旧的小船如今已经成了一栋水上简易房。

他的样子和之前没什么变化,满目笑容回答着记者的提问。不过他周围的“环境”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船还是那艘船,上边的棚子已经被一个简易房替代。曾经简陋的门窗现在都已经修饰一新,屋门口上方还挂着铭牌,写明“治疗室”、“资料室”等功能,给病人坐的板凳变成了金属座椅,摆药的木头架子换成了带镜子的柜子……载记者来的附近居民老王看着余家军介绍,忍不住插嘴笑道:“你现在有名了啊!”图为和记者同来的附近居民老王请余家军给看看,他让老王叉起腰来查看。

不仅看病的设施更新了,就连船上做饭的地方也换成了整体厨房,空调也取代了原来的风扇,让余家军可以住的更舒服。整个船上的硬件设施基本上可以用“鸟枪换炮”来形容了。余家军一样样给记者解释:这是县里修的、那是某单位捐赠的、那是央视节目播了之后换的,显得非常高兴,就好像刚搬进新家的样子。图为余家军向记者展示自己获得的荣誉称号,其中包括参加“最美乡村医生”评选得来的金牌,而他身后墙上挂着的则是女儿的奖状。

屋里原来的破椅子被换成了金属座椅,余家军的儿子趴在椅背上玩游戏。

虽然很多硬件有了变化,但在余家军眼里跟他新得到的宝贝比就不算什么了,那是一艘最近刚刚被捐赠来的快艇。余家军对这艘快艇的喜爱就像是一个孩子对待心爱的玩具,虽然平时就停在一边,但是记者一说要看看,他还专门用布擦了擦。“要是原来坐船去镇上看病得用一个小时,有了这个二三十分钟就行了。”不过平时这艘船很少启动,“花钱多,油贵嘛。用原来的船花二三十,这个船就得花100元。平时出门看病还是用原来的那艘船的。”余家军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有赶紧补充道:“但是还是快了嘛。”

许多媒体报道他给人看病的事迹时,几乎所有报道中都提到记者“偶遇”重病重伤的村民。不过这一次记者上门的两天内,并没有遇到什么来看病的人。余家军也承认,一年里遇到的重伤重病村民也就七八起,更多的工作则是为村民体检建档和整理档案。这说起来是有些平淡的工作,也就难怪之前的媒体很少报道,但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记者到访的时候,余家军正好在整理档案,一摞摞的档案就摆在“留观室”的床上,“这是糖尿病人的,那是高血压病人的……”余家军一边给记者介绍一边收拾,等收拾差不多了才笑着说:“有点乱,但是我都知道哪些是哪些的。”

相对于之前媒体报道的余家军出诊的画面,记者真的跟余家军出门巡诊,就发现这一幕其实并非如此:首先划一叶小舟站在船头更是有点表演的成分了,实际上由于库区非常大,划船去是不现实的,而要想驾驶柴油船,余家军必须在放马达的小棚里控制方向。图为余家军驾着柴油船出外巡诊,快艇烧油太贵,这艘船是库区当医生的必备工具。

再者,余家军上门出诊他是不穿白大褂的,因为在当地的老百姓看来,穿白衣服的人上门像送殡,对老人不吉利。所以平时余家军都是穿着便服上门巡诊。至于其实上岸后小岛上难行的道路才是一道难关,这些岛上有的根本没有路,有的只有雨水冲刷出来的小路。从上岛到走到村民家中的这段路途,实际上是一个爬野山的过程,路上稍不留神,还有可能像媒体报道的不幸村民一样摔个腿折胳膊断,图为余家军上岛出诊途中。

  余家军的“出诊”更像是邻居串门,詹大爷的儿子儿媳端出茶水瓜子,双方还聊起了最近贩卖毛竹的信息。詹大爷则自己端着板凳到桌边坐定,双方一边聊天一边进行着检查。相比听诊器和药物,瓜子茶水倒更像是主角,大家缓缓地聊着天,话题就是毛竹的价钱和詹大爷的身体。


余家军说,詹大爷其实就是岁数大了,有高血压,最近有点感冒了,不过已经好多了。现在主要是给他定期检查,然后用药控制一下血压情况,当天开出了一盒吲达帕胺片,这是詹大爷常吃的控制血压的药物。而最后出门时,一家人和余家军也是一边磕着瓜子依次走了出来,这一幕也只有在这种乡村医生的出诊中才能看到的,似乎不像大医院那样的专业,但是却更加的轻松和温馨。图为出诊结束,詹大爷要拿出钱给余家军,但是被余家军婉拒了。​

记者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余家军要跟人聊毛竹的事情。一问才知道,原来那一天他也要去卖毛竹了,就诊时他甚至带着听诊器就跟人在手机里谈了一次价钱。余家军坦然告诉记者,当乡村医生一个月只有1000多,而女儿儿子上学这些花销都越来越大,卖毛竹也是他增加收入的一个办法,据说这样一年也能有几千元的收入了。从詹大爷家出来,余家军驾着船就赶到了之前他们已经收集好的毛竹。运送毛竹的大船过来,商贩一根一根地报着价钱:“这根三块……”。那一刻余家军更像是一个在工地干活儿的农民工,和医生这个头衔相去甚远了……图为余家军的妻儿搭运竹子的大船来帮余家军卖毛竹。


来源:搜狐新闻
摄影并撰文:梁千里 责编:庹润翔 监制:闻道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12-26 18:35 | 只看该作者
央视多报道些真善美吧
我们不需要天天看贪官们的花天酒地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2-30 20:27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以后,不知道说些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