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037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6执业医师操作宝典,绝对有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执业医师操作宝典,绝对有用,也是朋友发给我的,与各位战友分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22:07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发不上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2006执业医师操作宝典,绝对有用

基本操作技能
第1节 无菌操作
1.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消毒顺序是什么?
先是腹部 然后是会阴部 会阴部的消毒是由边缘到中心

2. 简述组织的修复过程。
修复可分为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
(1)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再生。又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及病理性再生。
(2)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一般分为:
(1)炎症期:受伤后伤口或组织裂隙内为血凝块所充填,其周围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如果不并发感染,损伤性炎症一般在伤后48~72小时达高峰,以后逐渐消退。
(2)、增生期:伤后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其机理可能与炎症反应刺激、失去组织细胞间的接触性抑制或抑素和释放伤口激素等有关。伤后6小时,伤口边缘可出现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约24~48小时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可逐渐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填充组织裂隙,原有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可被酶分解、白细胞吞噬、吸收或从伤口排出。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前胶原和氨基多糖,肉芽组织内的胶原纤维逐渐增多,硬度与张力强度随之增加。肉芽组织终于变成纤维组织(瘢痕组织),架接于断裂的组织间,即瘢痕性修复。
(3)塑形期:经过增生期,伤口可以初步愈合,随着机体状态好转和活动恢复,主要通过各种酶的作用和运动应力作用,调整修复性组织以适应生理功能。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可减少和调整排列,使其软化而不影响张力强度。至此,创伤修复过程遂告完成。

3. 描述伤口的分类及愈合的分期。
(一)清洁伤口 通常是指“无菌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等)的切口,缝合后一般都达到—期愈合。意外创伤的伤口难免有程度不等的沾染,但经过处理后可能使其沾染减少、甚至交成清洁伤口。

(二)沾染伤口 是指沾有细菌、但尚未发展成感染的伤口。一般认为伤后8小时时以内处理的伤口属于此类。但伤口沾染变成感染,不仅仅与处理时间相关。如伤口沾染严重或细菌毒性强,在4—6小时即可变成感染,已不宜按沾染伤口处理。而头面部伤口,因其局部血循环良好,伤后12小时或更多时间内仍可按沾染伤口处理。其他部位的伤口,如果沾染较少、失活组织不多(如刀刃切伤)、伤后早期注射抗生素,伤后处理时间稍迟也仍可按沾染伤口处理。

(三)感染伤口 包括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手术切口感染等,有渗出液、脓液、坏死组织等,周围皮肤常有红肿。伤口须经过换药(敷料交换)逐渐达到二期愈合。
(1)一期愈合 伤口经过缝合或本来裂隙很小,其边缘对合良好,上皮迅速再生连接,愈合时间一般是一周左右。局部只有很少量的瘢痕组织,功能良好。
(2)二期愈合 伤口较大(末作处理)或并发感染等,主要是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和伤口收缩达到愈合,又称瘢痕愈合,愈合时间较长。因为缺少皮肤,且短痕常有收缩,外观和功能(出汗、感觉、弹性等)均不及一期愈合。某些伤口先保持开放24—72小时,引流其分泌物,确认无明显感染后予以结合。这样处理常可达到近似一期的愈合,虽瘢痕组织稍多,但比较二期愈合时间缩短,功能也较好。

(一)炎症期 受伤后伤口或组织裂隙内为血凝块所充填,其周围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如果不并发感染,损伤性炎症一般在伤后48—72小时达高峰,然后逐渐消退。

(二)增生期 伤后局部组织细胞增生,其机理尚未完全了解,可能与炎症反应的刺激、失去组织细胞问的接触性抑制或抑素(抑制细胞增生的因子)和释放伤口激素(能刺激丝裂活动)等相关。伤后6小时左右,伤口边缘可出现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约24—48小时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可逐渐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可充填组织裂隙。而原有的血凝块、坏死组织等,可被酶分解、白细胞吞噬、吸收或从伤口排出。成纤维细胞能合成前胶原和氨基多糖,肉芽组织内的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其硬度与张力强度随之增加。肉芽组织终于变为纤维组织(瘫痕组织),架接于断裂的组织之间,即痴痕性修复。同时,还有上皮细胞、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等增生,故伤口边缘皮肤(或粘膜)可新生上皮、骨折断端间可形成骨痂等等。各种损伤后的增生期时间长短不一,多数为4—8周。

(三)塑形期 经过增生期,伤口可以初步愈合。然而修复创伤的瘢痕组织、骨痂等,在数量上、硬度与张力强度上并不一定适应生理需要。随着机体状态好转和活动恢复,主要通过各种酶的作用和运动应力作用,调整修复性组织以适应生理功能。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可减少和调整排列,使瘢痕软化而并不影响张力强度。至此,创伤修复过程遂告完成。

4. 戴干手套和湿手套时穿手术衣的顺序为什么不同?
防止将手术衣弄湿

5. 戴好干手套后用无菌盐水冲洗的目的是什么?
冲洗滑石粉

第2节 吸氧术
1.如何选择吸氧方法?
1) 鼻导管给氧:插入较深,不易滑出,适合神志不清或昏迷病人
2) 导气管给氧:适用于失去知觉者。
3)鼻塞法:适用于需较长时间给氧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2006执业医师操作宝典,绝对有用

体格检查共30分,体格检查1:小项目6分,大项目中任选2项共14分;体格检查2:10分。                     基本操作技能共20分,小项目8分,大项目12分,考试时,大小项目各选一项。
    一、体格检查1(两位考生互相检查不同项目,例:甲给乙检查血压,乙给甲检查眼,依次类推)测试项目21项:
(一)一般检查(小项目)
1、血压(间接测量法)(6分)
   (1)检查血压计(1分);
        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1分);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1分);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1分);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 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2分);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6分)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分);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分);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1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2分)。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3、浅表淋巴结(6分)
    (1)颈部淋巴结检查(2分)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
    (2)腋窝淋巴结检查(1分)
        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淋巴结检查(1分)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1分)
        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等八项)(1分)
        能讲出四项的,可得1分;仅讲出2项者,得0.5分。
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6分)
  (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3分);
        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1分)。
        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②③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操作正确者得2分,如: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1分。
  (2)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1分)
  (3)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2分)。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5、外周血管检查(6分)
  (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2分);
        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2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2006执业医师操作宝典,绝对有用

第二站考试内容

第四部分 体格检查
第1节 血压
1. 血压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血压测量有两种方法:①直接测量方法,即将特制导管经穿刺周围动脉,送入主动脉,导管末端经换能器外接床边监护仪,自动显示血压数值。此法优点是直接测量主动脉内压力,不受周围动脉收缩的影响,测得的血压数值准确。缺点是需用专用设备,技术要求高,且有一定创伤,故仅适用于危重和大手术病人。②间接测量法,即目前广泛采用的袖带加压法,此法采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以汞柱式最为常用。间接测量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特殊的设备,随处可以测量。缺点是易受周围动脉舒缩的影响,数值有时不够准确。由于此法是无创测量,可适用于任何病人。

2. 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病人应在安静环境休息5-10分钟,采取仰卧位或坐位,被测的上肢(一般为右上肢)裸露,
肘部应与心脏同一水平,上臂伸直并轻度外展,袖带气囊部分对准肱动脉,紧贴皮肤缚于上臂,袖带下缘应距肘弯横纹上2-3厘米。检查者先于肘窝处触知肱动脉搏动,再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处肱动脉上,轻压听诊器胸件与皮肤接触,不可压得太重,不得与袖带接触,更不可塞在袖带下。然后,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2.6-4.0kpa)后,开始缓慢放气,两眼平视汞柱缓慢下降,听到第一声响时的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数值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3. 高血压、低血压的判定标准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1.高血压 收缩压达到140mmhg(18.7kpa)或以上,和(或)舒张压≥90mmhg
(12.0kpa),称为高血压。尤其是舒张压,如达到此标准,不论收缩压如何,均为高血压。也有舒张压正常,而收缩压达到上述水平者,称为收缩期高血压。高血压主要见于高血压病即原性高血压,亦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肿瘤、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
颅内压增高等,称继发性高血压。
2.低血压 血压低于90/60mmhg(12.0/8.0kpa)时,称为低血压。常见于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包填塞、肺栓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也可见于极度衰弱者。

4. 正常血压的判定标准有哪些?
理想血压 < 120mmhg 及 < 80mmhg
正常血压 < 130mmhg 及 < 85mmhg
正常偏高型血压 130 - 139mmhg 或 85 - 89mmhg

第2节 浅表淋巴结
1. 局部淋巴结肿大应想到哪些疾病?
(一)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由相应淋巴结所引流部位的某些急慢性炎症所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初肿时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到一定程度即停止增大。慢性者较硬,最终可缩小或消退。
(二)淋巴结结核
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呈多发性,质地较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如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则可触及波动,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疤痕。可伴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三)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时,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象皮样感,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部淋巴结群转移。胃癌、食道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为胸导管进入颈静脉入口。因此可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推测肿瘤来源。
(四)恶性淋巴瘤
早期可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质地较硬,呈软骨样,可活动,亦可粘连融合成块。

2. 为什么胃癌、食道癌易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胃癌、食道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为胸导管进入颈静脉入口。因此可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推测肿瘤来源。

3. 淋巴结结核所致淋巴结肿大有何特点?
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呈多发性,质地较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如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则可触及波动,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疤痕。可伴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4. 如何鉴别良、恶性淋巴结肿大?
良恶性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及各特点:
良性 :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由所属部位的某些急慢性炎症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牙周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初肿时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无粘连,肿大到一定程度即停止。慢性较硬,最终仍可缩小或消退。
2.淋巴结结核 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稍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如组织发生干酪性坏死,则可触到波动。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
3.其他:局部感染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有压痛。
恶性:
1.白血病及淋巴瘤:常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而有弹性,多无疼痛或压痛,不与皮肤粘连,不破溃。有的发展迅速,形成肿块。
2.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转移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部淋巴结群转移;胃癌多向左侧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6-6-12 01: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这么好的帖子怎么每人顶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6-6-12 03:16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6-6-12 04:17 | 只看该作者
我己经收到信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6-6-12 20:55 | 只看该作者
挺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6-13 19:4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 斑竹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