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存在多种学说。一般认为青少年时期,脊柱负重压力及髓核膨胀性压力下,椎间盘组织通过椎体薄弱区疝入椎体内,局部骨小梁吸收被椎间盘组织代替形成软骨结节,周围骨小梁出现反应性硬化,逐渐形成骨壳包绕软骨结节。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是椎间盘组织向后疝入椎体后缘的结果,为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
【ct表现】椎体后缘类圆形、多囊状或不规则形的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位于椎体后缘正中或偏侧,其ct值等同于同层面的椎间盘,70~90hu,边界清楚,常有薄厚不一的硬化带。缺损区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内,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
【鉴别诊断】本病诊断不难,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 椎间盘突出钙化。2 后纵韧带骨化。3退变形成的骨赘。4锥体后缘撕裂性骨折。
上述疾病骨块影的形态及位置均各具特征,且椎体后缘均无低密度的骨结软节,鉴别不难。
[本贴已被 xiaoniu 于 2006-7-23 12:52:32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