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这个题目比较简单,抄抄书、链接网站上的几个病例上去就完成了。后来才发现这个题目太大了,涉及的内容很多,要写的全面很困难。不过既然已经自定了这个任务,只好硬着头皮上了。错误、疏漏之处还望大家帮忙指正。
一、肝硬化的定义: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广泛结缔组织增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肝病。其特点为肝细胞大量坏死,正常肝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许多再生结节,同时伴肝内广泛纤维化,致使小叶结构紊乱、肝脏收缩、体积缩小。
二、肝硬化的分类
按病因分类:
1、病毒性肝硬化:
2、酒精性肝硬化:
3、血吸虫性肝硬化:
4、化学药物性肝硬化:磷、砷、四氧化碳、辛可芬
5、慢性肠道感染
6、营养障碍:慢性炎症性肠病、长期食物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抗脂肪肝物质等
7、循环障碍: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等
8、胆汁淤积:
9、代谢障碍及遗传缺陷: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和半乳糖血症。
按病理分类:
1、小结节性:相当于以往病理所分类之门脉性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均匀,直径为3mm-10mm,纤维间隔细,假小叶大小不均匀,此型肝硬化最为多见。
2、大结节性:相当于以往之坏死后肝硬化,结节大小不均匀,最大直径可达3-5cm,纤维间隔宽窄不一,假小叶大小不等,一般多由于急性爆发型病毒性肝硬化引起。
3、混合型:小结节与大结节两种形态在同一病例中同时存在。
4、不完全分隔性或多小叶性:纤维间隔向肝小叶内伸展,但肝小叶并不完全被分隔,纤维组织包围多个小叶,并形成较大的多小叶性结节,其中再生现象不明显。此型多由于血吸虫病引起。
4、不完全分隔性或多小叶性:纤维间隔向肝小叶内伸展,但肝小叶并不完全被分隔,纤维组织包围多个肝小叶,并形成较大的多小叶性结节,其中再生现象不明显,此型多由于血吸虫病引起。
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代偿期可无自觉症状,或很轻微如乏力、消瘦、食欲不振、恶心、右上腹不适,腹泻等。多于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即缓解。肝功能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
肝硬化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常发展为失代偿期。失代偿期出现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所致的两大类临床表现。
(一)、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较差
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3、出血倾向和贫血:
4、内分泌紊乱
(二)、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1、脾肿大
2、侧支循环形成
3、腹水
四、肝硬化的影像学表现
肝脏大小改变:肝脏体积缩小、各叶不成比例、肝裂增宽、肝门区扩大。
肝脏形态改变:肝脏外形呈波浪状、分叶状或扇贝形。
肝脏密度改变:肝脏密度高低不均。
脾肿大:
腹水:一般表现为漏出液。
门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7-3-15 0:26:08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