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341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影像技术] ZT0183:再谈胃肠道造影检查的地位和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医学影像学系列讲座    胃肠道疾病的检查
    多数权威胃肠放射学家认为钡剂造影检查仍应是胃肠道病变物理诊断的主要和首选的方法。内镜、b超以及内镜b超等其他检察技术只是互相补充而绝不是替代。这是因为:
一、胃肠道多数疾病的症状比较类同,缺少特异性,临床鉴别比较困难。胃肠疾患可大致分为以下5类:
1、 起源于粘膜的病变:良、恶性肿瘤、溃疡、炎症。
2、 起源于粘膜下的病变:主要是间质性良、恶性肿瘤。
3、 器官形态结构改变为主的病变:如疝、套叠、慢性不全性扭转、憩室。
4、 功能改变为主的病变:如吞咽障碍、贲门失迟缓症、返流及返流性损害。
5、 受腔外病变影响发生的改变:邻近脏器病变的影响或侵及。
     要想排除或者确认上述5大类病变,必须依赖物理学诊断技术。而首选的检查方法又必须是能兼顾上述各类病变者,那就非x线造影莫属。而内镜(包括电子内镜)在胃肠道粘膜病变(1)的发现和诊断中有极重要地位(虽然仍有盲区),能直接观察到病变的形态、大小、色泽、软硬度等变化,还可取材活检。但它对其他4类病变(2、3、4、5)的检查和诊断则不如x线造影。
二、x线胃肠道造影能对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做出定位(病变的确切部位)、定形(病变的大小和形态)、定质(柔软度、浸润范围)及定性(炎症、良性、恶性)的“四定”诊断。而内镜检查及活检病理对病变的定性固然十分理想,然而在定形诊断方面则较欠缺。正如gelfond所说“外科医师在手术时很需要在手术室的读片灯上有一张能反映病变全貌的x线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胃肠道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应该是多相(充盈、加压、粘膜、双对比)的x线造影检查。如x线钡剂检查阴性或病变定性诊断有困难时,可进一步有重点地做内镜及活检病理检查。即使是先经内镜确诊的病例,为了外科手术及今后随访观察疗效的需要,仍必须再作胃肠道造影检查以供病变的定形诊断及随访比较之用。x线造影和内镜两种检查方法应互相取长补短。
附:胃肠道造影检查简介:早在1895年roentgen发现x线后仅几个月,strauss即让病人吞服氧化铅及次硝酸铋胶囊后,为之作食管x线透视。有实际诊断的“铋餐”造影则开始于1903年。1910年,bachem提出用硫酸钡代替铋剂作胃肠造影。钡在胃肠道内完全不被吸收,几乎没有任何副作用,直至今日,钡剂几乎仍是唯一的胃肠诊断造影剂。1921年laurell最先在瑞典文杂志报告了气钡双对比结肠灌肠造影,但限于当时钡剂制作工艺,未被推广,现代的气钡双对比造影直到60年代中期才在日本开始被应用。目前该方法在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已日渐普及,我院自2001年开始已将双对比造影检查作为常规检查。山崎曾预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放射设备和造影剂的改进),胃肠x线造影可望获得近120倍的放大图像,则在观察粘膜微细结构方面可达到或接近细胞学水平。这是胃肠x线造影检查的方向和前景。
撰稿人:医学影像科  张中收
参考文献:尚克中 主编  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
这是我在医院院报的投稿,主要内容均为上书内容,只是简单综合。

[本贴已被 zhangzhongshou 于 2008-2-24 7:49:33 修改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2-24 8:23:43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2-27 04: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张中收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2-27 0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3-1 0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3-2 0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3-9 01: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表特好,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3-19 06: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3-23 21:33 | 只看该作者
设备更新,造影剂成份改进,颗粒微小,口味人性化,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医生,在工作中,更加合理的选择检查体位,认识病灶。才是胃肠道疾病检出的关键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3-24 21: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8-31 00:5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