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87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书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0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中国海洋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张通主任和青岛市立医院本部影像科mri室王国华主任主编20余名中青年专家和优秀影像学医生参与编写的《实用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一书由军事医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简介:本书采用精装16开本,正文993页,156万字。全书共7章,以x线检查、ct、mri、超声、介入放射学为顺序,详细介绍了各种诊疗方法的原理、特点、适应证、禁忌症、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编写了各系统,各器官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正常报告的范本,并精选了大量经手术 、病理学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病例图像,撰写了不同病种各种检查方法的报告范本,内容丰富、便于理解、针对性、实用性均很强。以本书165页-206页为例:更列举了60个骨关节病变的图片,并附有正规诊断报告,其中不乏少见病、罕见病。本书可作为在校医学影像学学生的辅导教材,影像学医生规范化培训、报告书写的参考工具书、各专业临床医生解读医学影像学报搞得好帮手。此外,本书还广泛参考国内二级、三级医院的申请单、报告单结合当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要求,加工编撰了各种申请单、报告单和知情同意书范本,供同道参考。
本书定价198元,现优惠销售,优惠价150元(含邮资),
通讯地址:266011  青岛市胶州路1号青岛市立医院影像科磁共振室    王国华   收
电子邮件:wangguohua239@yahoo.com.cn
青岛农行市北支行热河路储蓄所账号:38-065501100100378户名:王国华
联系电话:13615329888       0532-82827533

书中部分页面连接http://www.radida.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410



[本贴已被 zhangzhongshou 于 2008-3-22 14:06:24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3-20 03:14 | 只看该作者
书店有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04:06 | 只看该作者
a                                   b
图2-17-6  a.脊柱平扫  b.脊柱平扫+mpr成像
颈6~胸3 椎体ct平扫+mpr成像
定位像:颈6~胸3生理曲度自然,椎体及附件未见异常,椎间隙正常。
平扫+mpr成像:颈7~胸2水平椎管内后方见一形态不规则低密度灶,密度均匀,ct值-73hu,长度约4.0cm,邻近脊髓明显受压前移。所见椎体及骨性椎管形态未见异常。
意见:颈7~胸2椎管内占位,考虑为脂肪性肿瘤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7. 脊髓纵裂
   
               a                                    b   
   
                 c                                    d
图2-17-8  a.脊柱平扫(软组织窗) b. 脊柱平扫(骨窗)c. 脊柱平扫(mpr重组) d. 脊柱平扫(ssd重组)
腰骶椎ct平扫+mpr、ssd重组
骶1椎体形态失常,呈半椎畸形。腰5~骶3椎板骨质部分缺如,相应平面见有皮下脂肪组织经缺损处与椎管内脂肪组织相连。脊髓圆锥低位,达骶1水平。胸12~腰5水平脊髓明显增粗,中心见管状低密度,最大前后、左右宽度分别为0.8cm、0.9cm,ct值8hu。余未见异常。
意见:1.骶1半椎畸形
2.脊髓栓系综合征并脊髓空洞症
3.脊柱裂并椎管内脂肪沉积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王其军 柴莹)
其中的图片,在这里不能发。以上是摘自本书部分页面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04:09 | 只看该作者
六、典型病例图片及报告书写示范
1. 股骨头缺血坏死
   
                  a                                  b
图2-16-2  a、b.双髋关节(平扫)
双髋关节ct平扫
左侧股骨头骨小梁稀疏、紊乱,“星芒”征消失。股骨头内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ct值387hu,骨性关节面下见多发小囊状低密度灶,边缘轻度硬化。右髋关节诸组成骨及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周围软组织层次清晰,未见异常密度灶。
意见: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2.软组织脂肪瘤  

图2-16-3  胸部(平扫+mpr重组)
胸部ct平扫+mpr重组
  背部左侧近中线皮下软组织内见一椭圆形低密度灶,边界光滑、清晰,大小约为2.5cm×7.8cm×9.8cm,密度均匀,ct值-102hu。双侧肺纹理清晰,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段支气管通畅。纵隔无偏移,其内未见异常结节灶。
意见:背部软组织脂肪瘤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3.肩胛骨骨折
   
                  a                                  b
图2-16-4  a.肩胛骨(平扫) b.肩胛骨(ssd)
左肩关节ct平扫+三维成像
平扫:肩胛骨体部骨折,骨折线向上达上缘,断端对位可,骨折线未累及关节盂,左肱盂关节对合良好,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光滑。
ssd重组示肩胛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向上、向外分别累及肩胛骨上缘、脊柱缘及腋缘,断端对位良好,余未见异常。
意见: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4.骨巨细胞瘤
   
                  a                                  b
   
                 c                                   d
   
                 e                                   f
图2-16-5  a、b.左肩关节(平扫)软组织窗  c~e.左肩关节(平扫)骨窗  f.左肩关节
(ssd+mpr)
左肩关节ct平扫+三维成像
左肱骨近端见膨胀性骨破坏,内见片絮状、条状残骨,病变边缘骨皮质大部分消失,周围脂肪间隙消失,局部可见软组织团块影,未见骨膜反应,病变未累及肱骨头关节面。
意见:左肱骨近端骨肿瘤,骨巨细胞瘤可能性大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5.神经鞘瘤 
书中的图片再此上传不了,敬请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04:1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节 盆腔ct检查
一、        适应证
1.        盆腔外伤;
2.        膀胱、前列腺、精囊腺炎症性疾病;
3.        前列腺增生;
4.        膀胱、前列腺、睾丸肿瘤性疾病;
5.        睾丸发育异常;
6.        子宫、附件先天性疾病;
7.        子宫、附件肿瘤性疾病;
8.        异位妊娠;
9.        子宫、附件感染性疾病;
10.        阴道疾病;
11.        盆腔积液;
12.        盆腔术后检查;
13.        ct引导穿刺活检、治疗及放疗计划的制定。
二、禁忌证
平扫无禁忌证,增强检查禁忌证见本章第二节第二条。
三、ct扫描方法与技术
1. 检查前准备  见本章第二节中“腹部、盆腔扫描前准备”。
2. 扫描  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扫描中心线重合,
双手上举置于头上,扫描前须使膀胱充盈。扫描范围为髂棘水平至耻骨联合下缘。
3. 技术参数
1)非螺旋扫描  电压≥110kv,电流≥250ma;层厚10mm,层间隔10mm,fov为大扫描野(35~50cm),矩阵≥512×512,软组织算法重建。女性盆腔扫描,层厚10mm,层间隔10mm,必要时可减薄至5mm;膀胱或前列腺扫描时,层厚≤5mm,层间隔≤5mm。软组织窗 窗宽:200hu~300hu,窗位:35hu~40hu;骨窗 窗宽:1000hu~2000hu,窗位:150hu~500hu。平静呼吸或屏气扫描。
2)螺旋扫描  电压≥110kv,电流≥250ma;准直层厚≤10mm,螺距值≤1.0,重建间隔小于或等于准直器宽度的50%,其他参数同非螺旋扫描。
3)增强扫描  推荐采用螺旋方式扫描,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浓度:300~350mgi/ml),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3~3.5ml/s,总剂量80~100ml,扫描期相根据病情需要确定。开始注药后25~30s扫描动脉期,开始注药后70~80s扫描实质期。
四、正常标准图片示例
   
               a                                    b
图2-15-1  a.正常女性盆腔(平扫)  b. 正常男性盆腔(增强扫描)
五、正式报告书写示范
盆腔ct平扫
膀胱充盈良好,壁光滑,厚度均匀,腔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子宫及双侧卵巢大小、形态、密度正常。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盆腔ct平扫未见异常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六、典型病例图片及报告书写示范
1.卵巢恶性肿瘤
   
           a                                  b
   
                 c                                  d
图2-15-2  a.女性盆腔(平扫)  b、c. 女性盆腔(增强扫描)  d. 女性盆腔(mpr)
盆腔ct平扫+增强扫描
  平扫:右侧附件区见一形态不规则巨大团块灶,最大截面8.3cm ×11.8cm,边缘见有分叶,病灶密度大部均匀,ct值41hu,其内见斑点状高密度灶,病灶周围见多个大小不等结节灶,最大者约1.5cm×1.9cm,边缘清晰。膀胱充盈良好,壁不厚。子宫及左侧卵巢大小、形态未见异常。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增强扫描:动脉期上述团块、结节轻度强化,ct值约50 hu,其中心及周缘可见迂曲血管影。静脉期病灶周边均匀强化,ct值59hu,中心见不规则“裂隙样”无强化区。周围结节灶示轻度均匀强化,ct值57hu,余同平扫所见。
意见:盆腔多发占位性病变,符合右侧卵巢恶性肿瘤并盆腔转移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2.盆腔畸胎瘤  
   
图2-15-3  a、b.女性盆腔(平扫)
盆腔ct平扫
盆腔内膀胱上方见一类圆形异常密度影,以低密度为主,呈低、等、高混杂密度,其中可见钙化及脂肪密度影,ct值分别为296hu、-53hu,大小为6.6cm×6.7cm×8.3 cm,边界光滑、清晰。邻近肠管轻度受压。右侧卵巢未显示,子宫及左侧卵巢大小、形态未见异常。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
意见:盆腔畸胎瘤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3.膀胱癌  

图2-15-4  膀胱(平扫)
膀胱ct 平扫
膀胱充盈良好,右侧壁见一5.0cm×5.6cm大小团块灶,边缘清晰,密度欠均匀,病变近边缘处见线条状高密度灶,ct值30hu ~123hu。其他部分膀胱壁未见异常。盆腔内未发现异常结节灶。
意见:膀胱占位性病变,膀胱癌可能性大

报告医师:签字     审核医师:签字
××××年××月××日
4.膀胱结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04:18 | 只看该作者
(四)计算机系统  ct有两个主要的计算机系统:主计算机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机架、床的运动,x线的产生,数据收集以及各部件间的信息交换。另一台工作站计算机(workstation)专门进行图像各种特殊方式的重建、照相和存贮。自图像存贮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问世后,出现了为单台影像设备配置使用的贮存刻录计算机系统,具有大的硬盘存贮量和进行光盘刻录存贮。
(五)其它部分  ct的其它设备部件还包括控制台、照相机等。控制台亦称操作台,用于设置扫描部位、条件和实施扫描。扫描结束进行测量、照相。或将信息传输至另一台计算机,即工作站完成照相和后处理。
初期的ct照相机为多幅照相机,通过光学系统在胶片上成像。为在一张胶片上拍摄多幅图像,须由监视器系统(曝光镜头等)和胶片作相应的运动,使图像分别在胶片相应的位置曝光,通过显、定影冲洗,以不同灰阶梯度黑白影像显示。激光相机的出现,使照相的速度、图像的质量比多幅相机均有明显提高。与多幅相机光学成像不同,激光相机是在接收到ct扫描的数据后,经过处理,根据数据的不同,产生不同强度的激光束对胶片进行扫描,然后通过显、定影冲洗,产生图像。所以,这种激光相机称为湿式激光相机。湿式激光相机冲洗出的胶片影像本底灰雾度小,图像透亮度好,对比度高,可长时间保存,图像不变质。不足之处是废显、定影液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胶片漂洗过程中消耗大量水资源。干式激光相机研制成功投入使用后,采用热敏/光敏胶片扫描直接成像,省略了显、定影冲洗的过程,避免了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在保证获得较高质量图像的前提下,成像速度亦大大加快。但胶片本底灰雾度相对较高,使胶片透亮度、对比度低于湿式激光相机冲洗的胶片。干式激光相机又分为直热式干式相机、光-热成像干式相机和激光诱导成像干式相机。
(六)高压注射器简介  高压注射器是医学影像学增强扫描和介入诊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器械之一,按性能分为压力型注射器和流率型注射器两大类。前者是以调节压力来控制造影剂的注入速率,其缺点是不能显示造影剂的流率,不便于流率的调控,目前已较少使用。流率型注射器靠调节流率来控制造影剂的注入速度、流量,具有压力限度保护装置。使用时可预设注射程序,增强扫描时由计算机控制与ct扫描联动。
四、ct常用术语简介
(一)ct扫描相关术语
1. 定位扫描像或定位像(scanogram or scout view)  轴面或螺旋扫描前,先扫描获得类似平片的一维平面图像称为定位像。检查技师用以确定检查部位、扫描范围,影像科和临床医师可利用定位像判断病灶的大体解剖定位。
2. 螺旋扫描(spiral scanning,helical scanning) 又称体积扫描或容积扫描(volume scanning),是指x线源连续旋转发射x线束进行扫描,同时检查床同步连续进动的扫描方式,是二十世纪90年代在滑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具有这种扫描能力的ct机称为螺旋ct。但这一概念不包括同样具有螺旋扫描功能的电子束ct。
3. 层厚(slice thickness)  是指ct断面图像所代表组织的解剖厚度。如前所述,在普通ct和单层螺旋ct,扫描层厚取决于准直器的宽度和x射线束宽度。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则由设置的x射线束宽度、扫描层厚和探测器排数不同的组合决定。因此,在单层螺旋ct螺旋扫描和多层螺旋ct螺旋或非螺旋扫描中,层厚则有准直层厚和重建层厚两种。如单层螺旋ct螺旋扫描采用准直器宽度(准直层厚)为10mm时,其重建断面图像的厚度可以是10mm,亦可采用2mm~5mm。多层螺旋ct扫描时重建层厚的变数则更大,同样准直厚度为10mm时,图像重建时可采用4个宽度为2.5mm的探测器接收,亦可由16个0.625mm探测器接收,这时图像的重建层厚分别是2.5mm和0.625mm。一般来讲,在非螺旋扫描时,层厚越薄,图像空间分辨率越高。但如果其它扫描参数不变,因噪声增加,则密度分辨率会下降。层厚加大,图像密度分辨率增高,但可能遗漏小病灶,或产生部分容积效应。在螺旋扫描方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则与螺距值的大小有关,层厚不是主要因素。
4. 间距(interval)  系指常规ct或单层螺旋ct非螺旋扫描模式中,上一层面的上缘与下一层面的上缘之间的距离。间距与层厚相等意味着扫描时相邻上下两层面之间无间隔,称连续扫描;间距如大于层厚说明扫描时相邻上下两层面之间有一定间隔,有可能遗漏小的病灶;间距小于层厚则表示扫描时相邻上下两层面间有部分重叠,称为重叠扫描。螺旋扫描模式下,进床速度大于探测器结构宽度或螺距大于1:1时,则称有间隔的螺旋扫描方式间隔扫描模式(interspaced mode)。
5. 螺距值(pitch)  指螺旋扫描中,x线球管旋转一周(时间)、床移动距离(速度)与准直器宽度之比值。单层螺旋ct螺距值计算公式为:pitch=扫描床移动速度(mm/s)/准直器宽度(mm)×球管旋转速度(s)。如球管旋转一周时间为1s,准直器宽度等于扫描床的移动速度,螺距值为1。螺距值越大,单位时间内扫描距离越长。如准直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04:28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摘自本书ct章节相关页面内容。我认为对提高影像诊断报告的严密性、准确性、恰当性、实用性相当有用,对提高读片思维也很有益处。另外对各种检查方法 的适用证、禁忌症、临床应用等都作了较详尽的说明。本书的主编王国华主任是我的老师,大家尽管放心邮购。王国华老师是曹来宾教授的研究生,现在是青岛大学医学院和泰山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对骨关节、胃肠道疾病和mri诊断颇有研究。以上提供资料属实,请大家放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3-20 06:54 | 只看该作者
张版主,我要订购。
怎么联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3-20 22: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介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3-21 03:43 | 只看该作者
张版主,费心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