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690|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I1838:F33Y,右股骨肿瘤,请会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4 0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女性,33岁。右下肢不适一年,不慎摔伤,x线及ct提示右股骨下段病变。ct 及mri 图片如下: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8-10-14 9:31:49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0-14 03:37 | 只看该作者
ct片示病灶明显膨胀性,边缘锐利硬化,有骨嵴影,灶中有高密度“飘浮”物,可见骨折征像,mr像示病灶边缘清楚,临近骨髓无异常,灶内出血至信呈混杂不均匀,考虑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伴病理骨折,关节积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0-14 04:19 | 只看该作者
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伴病理骨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0-14 05:2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考虑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伴病理骨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0-14 06:48 | 只看该作者
考虑软骨肉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0-14 08:3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考虑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mri的影像特点:http://journal.shouxi.net/html/qikan/dxxb/gdyxyxb/20083263/lcyjyjy/20080928084618190_430989.html
        (1)实性成分:肿物主体实性的占绝大多数,与周围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略低、等信号,t2wi呈中等或略高信号影。据报道,由于骨巨细胞瘤内含有含铁血黄素及含纤维成分的,瘤体在t2wi上常呈中等信号强度,尽管这信号强度并非为骨巨细胞瘤的特异性改变,但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因为大多数其他脊椎肿瘤在t2wi上呈高信号。
     (2)亮斑:在t2wi实性成分内常伴有一些小斑点及斑片状的高强信号区,其t1wi上表现为低、等信号,gddtpa增强扫描“亮斑”区未见强化。从病理结果看,上述“亮斑”与肿瘤坏死及陈旧性出血形成的囊变区有关。笔者认为其可作为骨巨细胞瘤在mri上的一种特征性表现。
    (3)含铁血黄素沉着带:mri显示含铁血黄素沉着十分敏感,表现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区,t2wi范围更大,呈线状包围肿瘤较多见,也可见斑点、斑片状,甚至弥漫性分布于肿瘤内。这与肿瘤软而脆且易出血有关,曾有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较多见。有学者认为含铁血黄素沉着是骨巨细胞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在不典型年龄、部位出现这种表现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提示性意义。此外,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着有认为多见于生长慢的肿瘤,此类肿瘤病理常偏良性。
     骨巨细胞瘤内残留的骨嵴或骨性间隔在mri上也表现为低信号影,如需与含铁血黄素沉着相鉴别,可用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后者在gre的t2wi上低信号区明显比t1wi、t2wi范围扩大,结合ct或x线表现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4)液液平面:骨巨细胞瘤另一值得注意的征象是液液平面,t2wi上表现为平面上方的高信号,下方中等信号,在t1wi显示欠清,病理证实平面的上方一般为浆液性成分,而平面的下方则由一些坏死碎屑、胶原纤维以及少量红细胞组成。有学者认为,液液平面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即使出现在骨巨细胞瘤中,也可能是两者并存所致。
      (5)骨嵴或骨性间隔:残留的骨嵴或骨性间隔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皂泡样”改变,在mri所有序列上均表现为条状、短刺状低信号,很难见到。这是因为残存断裂的骨皮质或皮质内形成的骨嵴及骨性间隔mri显示不敏感,其次其在x线平片上是前后重叠影像,而mri采用的是断面成像,因此不会出现重叠表现。
     (6)软组织影与增强扫描:mr具有高软组织对比度,可清晰显示肿物穿破坏骨皮质及对周围组织侵犯的范围,对骨巨细胞瘤的分级有帮助。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体一般呈现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有部分专家认为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笔者未把增强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对增强的改变仍缺乏经验。一般认为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帮助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0-14 18:57 | 只看该作者
ct片示病灶偏心\\明显膨胀性,边缘清晰,有骨嵴影,灶中有高密度“飘浮”物,可见骨折征像,mr像示病灶边缘清楚,灶内出血至信呈混杂不均匀,考虑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伴病理骨折,关节积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0-14 2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mri1838:f33y,右股骨肿瘤,请会诊!

以下是引用余辉在2008-10-13 19:37:00的发言:[br]ct片示病灶明显膨胀性,边缘锐利硬化,有骨嵴影,灶中有高密度“飘浮”物,可见骨折征像,mr像示病灶边缘清楚,临近骨髓无异常,灶内出血至信呈混杂不均匀,考虑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伴病理骨折,关节积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0-15 00:02 | 只看该作者
骨巨细胞瘤mri的影像特点:http://journal.shouxi.net/html/qikan/dxxb/gdyxyxb/20083263/lcyjyjy/20080928084618190_430989.html
        (1)实性成分:肿物主体实性的占绝大多数,与周围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略低、等信号,t2wi呈中等或略高信号影。据报道,由于骨巨细胞瘤内含有含铁血黄素及含纤维成分的,瘤体在t2wi上常呈中等信号强度,尽管这信号强度并非为骨巨细胞瘤的特异性改变,但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因为大多数其他脊椎肿瘤在t2wi上呈高信号。
     (2)亮斑:在t2wi实性成分内常伴有一些小斑点及斑片状的高强信号区,其t1wi上表现为低、等信号,gddtpa增强扫描“亮斑”区未见强化。从病理结果看,上述“亮斑”与肿瘤坏死及陈旧性出血形成的囊变区有关。笔者认为其可作为骨巨细胞瘤在mri上的一种特征性表现。
    (3)含铁血黄素沉着带:mri显示含铁血黄素沉着十分敏感,表现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区,t2wi范围更大,呈线状包围肿瘤较多见,也可见斑点、斑片状,甚至弥漫性分布于肿瘤内。这与肿瘤软而脆且易出血有关,曾有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较多见。有学者认为含铁血黄素沉着是骨巨细胞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在不典型年龄、部位出现这种表现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有提示性意义。此外,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着有认为多见于生长慢的肿瘤,此类肿瘤病理常偏良性。
     骨巨细胞瘤内残留的骨嵴或骨性间隔在mri上也表现为低信号影,如需与含铁血黄素沉着相鉴别,可用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后者在gre的t2wi上低信号区明显比t1wi、t2wi范围扩大,结合ct或x线表现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4)液液平面:骨巨细胞瘤另一值得注意的征象是液液平面,t2wi上表现为平面上方的高信号,下方中等信号,在t1wi显示欠清,病理证实平面的上方一般为浆液性成分,而平面的下方则由一些坏死碎屑、胶原纤维以及少量红细胞组成。有学者认为,液液平面是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即使出现在骨巨细胞瘤中,也可能是两者并存所致。
      (5)骨嵴或骨性间隔:残留的骨嵴或骨性间隔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皂泡样”改变,在mri所有序列上均表现为条状、短刺状低信号,很难见到。这是因为残存断裂的骨皮质或皮质内形成的骨嵴及骨性间隔mri显示不敏感,其次其在x线平片上是前后重叠影像,而mri采用的是断面成像,因此不会出现重叠表现。
     (6)软组织影与增强扫描:mr具有高软组织对比度,可清晰显示肿物穿破坏骨皮质及对周围组织侵犯的范围,对骨巨细胞瘤的分级有帮助。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体一般呈现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有部分专家认为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笔者未把增强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对增强的改变仍缺乏经验。一般认为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帮助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0-15 01:5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骨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