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颈椎
颈椎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椎间关节显示清晰的“心”形状(即不完整“心”字样)及双侧钩突关节(路施卡关节)显示;
1.2下颌骨与枕骨相重迭,两侧下颌角呈“δ”形显示;
1.3应显示颈椎3—7椎体。
2.质控要点:
2.1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
2.2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
2.3中心线15o向头通过环状软骨下缘达胶片。
颈椎侧位:
1.评价标准:
l.1颈椎 1~7全部显示;
1.2各椎体后缘呈单边显示;
1.3下颌骨不与颈椎重选;
1.4齿状突显示清楚。
2.质控要点:
2.1标准体位站立,两肩下垂、挺胸、眼平视、颈椎呈自然屈度;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
2.2外耳孔垂线居胶片中线,片上缘包括外耳孔;
2.3下齿反咬推出下颌骨使不与颈椎1~2重选;
2.4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环状软骨垂直胶片;
2.5焦点胶片距离取180~200公分。
颈椎斜位:
1.评价标准:
1.1颈椎 2~7椎间孔显示在椎骨影像正中偏后,对侧椎弓根位于椎体中线前缘,无下颌骨重迭;
1.2颈椎2~7椎间孔显示长类圆形;
1.3构成椎间孔前缘的上/下相邻椎体的唇状椎间隙界限清楚。
2.质控要点:
2.1身体自然站立,身体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45o~50o角;
2.2下颌骨前伸、齿反咬、两肩自然下垂;
2.3中心线水平投射15o向头,通过环状软骨达胶片;
2.4后前斜位观察同侧椎间孔,前后斜位观察对侧椎间孔,片上左、右标记应注明清楚。
(八)腰椎
腰椎前后位
1.评价标准:
1.1腰椎1~5及骶椎l—2显示;
1.2腰椎椎体上/下缘呈单边显示;
1.3腰大肌影清浙。
2.质控要点:
2.1为减少腰椎生理性前突,尽量与胶片平行,应取双膝屈曲肩部垫高,使腰背贴紧床面;
2.2中心线垂直腰椎3达胶片。
腰椎侧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腰椎1~5及腰骶关节;
1.2椎体呈“四方块”影,无上/下或后缘双边影;
1.3腰椎棘突显示。
2.质控要点:
2.1身体背面垂直床面,腰下垫棉垫使腰椎棘突联线平行胶片;
2.2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3达胶片。
腰椎斜位:
二.评价标准:
1.1片含腰椎1~5的斜位影像;
1.2腰椎上/下关节面清楚;
1.3椎弓部份的“狗”的侧面形象界限清楚(被检测的横突相当狗嘴;椎弓根似为狗眼;上关节突为狗耳;下关节突为狗前腿;椎板为狗腹;峡部为狗颈;对侧横突为狗尾;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
2.质控要点:
2.1仰卧体轴整体旋转,使体背部与胶片成45o角;
2.2中心线垂直通过腰椎4达胶片;
2.3腰椎右后斜位观察同侧,而骰骼关节显示为左侧,左右标号应注明。
(九)胸部
胸部后前立位
1.评价标准:
1.1两胸锁关节对称;
1.2两肩胛骨推出肋外;
1.3两侧肋隔角显示;
1.4两锁骨居平与第4后肋重选且仅与肺尖下1/3重选;
1.5布局合适。
2.质控要点:
2.1收腹、前胸紧贴胶片;两肩放松,两手背贴臀上部,两肘前推两肩紧贴胶片;
2.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五胸椎达胶片。
胸部侧位:
1.评价标准:
1.1胸椎4以下椎体呈“四方块”侧影,后肋基本重迭,两侧肺门重选,前后肋隔角显示;
1.2从颈部至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1.3心脏、主动脉、降主动脉阴影明确;
1.4胸骨呈侧位投影。
2.质控要点:
2.1两手臂上举,两手抱头,眼平视,收腹;
2.2前胸壁和后胸背垂直胶片;
2.3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五胸椎达胶片。
胸部右前斜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1.2自膈顶处胸椎体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椎体前缘至胸前壁所占比例为1:1.2;
1.3心前间隙的狭窄倒三角形和心后间隙清楚。
2.质控要点:
2.1左臂抱头,右臂下垂手背贴紧臂部,右胸贴片,体轴旋转使冠状面与胶片成45o-55o角(45o角心尖前缘为左心室,大于45o则为右心室。心后缘的左心房和右心房显示当角度小时右心房在左心房下占范围大;旋转角度大时,右心房比例小,大部显示左心房);
2.3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六胸椎平面达胶片。
胸部左前斜位:
1.评价标准:
1.1片含肺尖及两侧肋隔角;
1.2自膈顶处的胸椎前缘至胸后壁与胸推前缘至胸前壁的比例为1:1.5;
1.3主动脉窗显示。
2.质控要点:
2.1右臂抱头,左手背贴臂部,左胸贴片,体轴旋转,冠状面与胶片成60o-65o角;
2.2中心线水平投射通过第六胸椎平面达胶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