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全国mri医师上岗真题及答案
1.mr图像通常是指:
a)h1图像
b)h2图像
c)h3图像
d)c13图像
e)f10图像
2.核磁弛豫的概念及宏观磁化矢量的变化如下:
a)出现于90°射频脉冲之前
b)出现于90°射频脉冲之中
c)mxy由最大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过程
d)mxy最小
e)mz最大
3.t1值规定为:
a)mz达到最终平衡状态63%的时间
b)mz达到最终平衡状态37%的时间
c)mz达到最终平衡状态63%的信号强度
d)mxy衰减到原来值37%的时间
e)mxy衰减到原来值63%的时间
4.se序列,两个90°脉冲之间的时间为:
a)te
b)ti
c)2ti
d)t'
e)tr
5.se序列去相位是指:
a)180°脉冲激励时
b)180°脉冲激励后
c)90°脉冲激励时
d)磁场不均匀引起去相位
e)横向整体信号增大
6.se序列相位重聚是指:
a)90°脉冲激励时
b)90°脉冲激励后
c)180°脉冲激励时
d)使离散相位又一致
e)横向宏观磁化矢量变小
7.se序列相位一致是指:
a)180°脉冲激励时
b)180°脉冲激励后
c)质子群所有质子在同一方向,同步自旋
d)质子群所有质子在同一方向,不同步自旋
e)质子群所有质子在不同方向,不同步自旋
8.反转恢复脉冲序列,施加的第一个脉冲是:
a)180°
b)90°
c)270°
d)50°
e)25°
9.薄层扫描需具备的条件是:
a)梯度磁场场强高
b)梯度磁场场强低
c)射频带宽要宽
d)射频编码大的步码数
e)相位编码大的步码数
10.为得到一帧2维mri,使氢原子出现不同倾倒角度的磁化矢量:
a)倾倒角度不同的射频脉冲
b)不同位置的接收线圈
c)相位编码梯度磁场
d)频率编码梯度磁场
e)层面选择梯度磁场
11.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应使用:
a)180°射频脉冲
b)>180°射频脉冲
c)90°+180°
d)>90°射频脉冲
e)<90°射频脉冲
12.t2*值
a)短于t2
b)等于t2
c)长于t2
d)等于t1
e)长于t1
13.快速小角度激发脉冲序列,可:
a)增加横向磁化矢量
b)去除横向磁化矢量
c)稳定横向磁化矢量
d)去除纵向磁化矢量
e)减少纵向磁化矢量
14.若于两种组织交界处见到“化学位移”伪影,则这两种组织:
a)水及脂质含量相似
b)水及脂质含量相差很大
c)水含量相似
d)血液含量相似
e)血液含量相差很大
15.感兴趣内等量象素的信号平均值与噪声标准差之比为:
a)对比噪声比
b)对比度
c)图像均匀度
d)空间分辨率
e)信噪比
16.|s1-s2/|s1+s2|,提示:
a)对比噪声比
b)对比度
c)图像均匀度
d)空间分辨率
e)信噪比
17.c/n提示:
a)对比噪声比
b)对比度
c)图像均匀度
d)空间分辨率
e)信噪比
18.大蛋白质分子的共振频率为:
a)显著高于拉摩尔共振频率
b)显著低于拉摩尔共振频率
c)接近拉摩尔共振频率
d)亿万hz
e)6-65hz
19.自由水的运动频率:
a)显著高于拉摩尔共振频率
b)显著低于拉摩尔共振频率
c)接近拉摩尔共振频率
d)数万hz以下
e)6-65hz
20.细胞毒性水肿的主要受累部位为
a)脑灰质
b)脑灰白质
c)脑白质
d)脑室旁
e)脉络丛
21.间质性水肿的主要受累部位为:
a)脑灰质
b)脑灰白质
c)脑白质
d)脑室旁
e)脉络丛
22.脑多发性硬化的mr表现是:
a)胼胝体不受累
b)“直角脱髓鞘征”t1加权像显示最敏感
c)“直角脱髓鞘征”质子密度加权像显示最敏感
d)“直角脱髓鞘征”t2加权像显示最敏感
e)静止期斑块可有明显异常对比增强
23.尾状核头位于:
a)内囊前肢的外侧
b)内囊膝部的外侧
c)内囊后肢的外侧
d)突向侧脑室额角
e)突向侧脑室颞角
24.扣带回的解剖特点为:
a)为一马蹄形皮质带
b)胼胝体嘴前无扣带回延续
c)位于扣带沟上方
d)延至枕颞内侧回
e)在颞叶前部与内侧杏仁核相连
25.纹状体包括:
a)丘脑前侧、内侧核
b)丘脑腹侧、外侧核
c)尾状核、壳核
d)尾状核、屏状核
e)壳核、杏仁核
26.滑车神经的功能和解剖特征为:
a)运动性神经
b)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阶段
c)由脚间窝出脑
d)海绵窦内侧壁可见该神经
e)由眶下裂入眶
27.脑囊虫病的特点及表现是:
a)为脑内细粒棘球蚴寄生
b)活动期可见囊虫头节
c)用gd-dtpa头节多不增强
d)囊虫变性不引起脑水肿
e)“白靶征”指头节为高信号
28.内囊的信号在:
a)t1wi为低信号
b)准t1wi为低信号
c)n(h)wi为高信号
d)t2wi为高信号
e)t2wi为低信号
29.正常垂体在se t1wi的表现:
a)横轴位显示最好
b)后叶的信号低
c)冠状位垂体柄偏向一侧
d)高径不大于15mm
e)gd-dtpa可增强
30.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特点:
a)不压迫中脑导水管和大脑大静脉
b)t2wi表现为高信号
c)常合并鞍上和基底节受侵
d)对放射治疗不敏感
e)不易发生脑脊液种植转移
31.颅内脊索瘤的特点或表现是:
a)起源于斜坡骨膜
b)t1加权像斜坡骨髓为低信号
c)t1加权像斜坡骨髓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