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50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I3361:女,头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8:54 | 只看该作者
枕部是蛛网膜颗粒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11-2 09:0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但不能肯定,需要结合CT检查。骨骼上面的表现核磁不是强项,不能单靠MR来诊断。否则误诊率很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11-2 0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11-2 09:2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正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9:47 | 只看该作者

轴位增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09:57 | 只看该作者
增强后有环形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1-2 1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0-11-3 14:46 | 只看该作者
考虑 1嗜酸性肉芽肿 2Brodie骨脓肿。建议上传CT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1-3 16:40 | 只看该作者
一.蛛网膜粒压迹:吸收脑脊液入静脉窦的蛛网膜粒,可以增生,并远离静脉窦;它们在颅骨内板上形成许多颗粒状凹陷,甚至完全穿破颅板造成内板的骨质缺损。多分布于额顶骨矢状缝两旁的区域,直径多在0.5cm-1.0cm;很少超过中线4.0cm以外的地方;通常比较对称,儿童少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男性多见;枕骨蛛网膜粒压迹无临床意义,但是有时容易误认为是溶骨性骨质破坏。枕骨蛛网膜粒压迹见于窦汇两侧小脑下静脉汇入横窦处,表现为中线两旁3.0-4.0cm颅骨板障内串珠状、对称蝴蝶翼状排列的囊状透光区,边缘光滑、清晰,部分相互融合。颅骨内板可呈穿凿样骨质缺损,内为水样密度。头皮软组织无异常改变。
二.骨质破坏:颅骨嗜酸性肉芽肿、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也可以表现为颅骨穿凿样骨质破坏;但是 破坏分布无规律性,多呈散在分布;恶性肿瘤的骨质破坏区不规则,边缘不光滑,一般有局部软组织肿胀。MR诊断的可靠性较CT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