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2185|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002(CT):[原创]CT肾脏占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 0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病例转自兄弟医院,同学已经在丁香园上发过,特转来请大家诊断,共同提高。病理结果和丁香园同时公布。患者男70,b超示左肾占位。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8-12-10 0:14:26 修改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2-3 01:27 | 只看该作者
左肾体积稍增大、向前移位,下极后部可见以较大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见小结节样突入肾盂内,内有多发散在斑点状钙化,与肾分界不清,局部与腰大肌相粘连。增强扫描见早期病灶内有迂曲、粗细不等的血管样明显强化,病灶密度很快降低,明显低于肾实质密度,中心显示星状不明显强化区,未见腹膜后淋巴结增大及静脉瘤栓形成(图片略少)。
临床未提供更多病史资料,就影像而言应从常见病着手,考虑肾细胞癌。
鉴别:1)大嗜酸粒细胞瘤,典型的征象是中央星状瘢痕(本例似符合)。但属罕见病,而且罕有坏死、钙化和出血。
  2)肾结核,50%有钙化,但多为脓肿边缘钙化,本例以实性软组织肿块为主。
  3)肾错构瘤,不含钙化,一旦出现钙化应考虑其它诊断,如肾细胞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2-5 01:07 | 只看该作者

分析:

希望大家在vip栏目发病例尽可能把临床资料上完整一些,这个病例连有无血尿都不告知,教大家如何分析?有好几个会员想发表意见,但是病史几乎没有,所以就不发言了。
 我对这个病例诊断考虑--左肾细胞癌。
 依据:1、病变呈实质性肿块,平扫有钙化;
    2、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强化明显,符合肾细胞癌供血特点;延时扫描肿块中间见坏死区。
    3、如果有血尿,就更符合肾癌的临床特点。
 鉴别:本病例不符合炎性病变,因为病变呈境界清楚的实质肿块,肾周无渗出;
    本病例不符合肾脏良性肿瘤,虽然病变境界清楚,但是肿块边缘凹凸不平,中间坏死,这些符合恶性肿瘤特点。


[本贴已被 听蝉观竹 于 2005-12-4 18:19:54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2-5 0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002(ct):[原创]ct肾脏占位

感谢yuanfang_22战友提供好病例!
ct表现:
平扫:左肾下极不规则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内密度不均,可见多好的斑片状低密度影和斑点状钙化灶。肿块与正常肾实质分界不清,邻近肾盂内可见软组织结节周围肾包膜蟹足样不规则增厚。病变与脾脏下极和腰大肌分界不清。
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和肾盂内结节明显斑片样不均匀强化,内可见多发散在的不强化的斑片状低密度影。实质期病灶呈低密度改变(相对正常肾实质强化而言),内原斑片状低密度影仍不强化呈边界不清的更低密度影。原肿块周围蟹足样不规则增厚的肾包膜有强化。肿块与腰大肌内缘分界不清。扫描层面下腔静脉和腹膜后未见确切转移征象。左侧输尿管上段管壁可能有增厚。可惜无实质充溢期图像,看一下输尿管情况(如下图示)。




病史:????
诊断:左肾下极占位,考虑左肾下极肾癌,肾盂已受侵;病变穿透肾包膜侵及左侧腰大肌,脾脏可能受侵。左肾上段输尿管可能转移。不排出不典型肾转移瘤。不知能否排出肾wilms瘤的可能,请教高手指点!
分析:
肾细胞癌(renal carcinoma)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约6%可有肾皮质腺瘤变化而来,多数伴有坏死、囊壁、出血及钙坏(约10%出现钙化,位于病灶中心,呈散在无定形、斑点状或弧形)。属富血供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但仍低于正常强化的肾实质(原因是肿瘤内没有正常的肾小管结构),由于动静脉瘘,肿瘤强化迅速降低。小肾癌往往发现假包膜,这是小肾癌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
ct目的:(我想这应该是放射科医生应该解决的问题,不应该只局限于诊断肾癌!)

(1)明确诊断。
(2)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①了解肿瘤周围侵犯情况,有无肾包膜、深筋膜、邻近肌肉血管的侵犯及周围其它脏器的侵犯;②有无淋巴结转移;③有无肾静脉、下腔静脉及其心房癌栓形成。
本例病变,就目前资料看:
如果有左侧腰大肌受侵,属于ⅳ-a,  m1a-m1d;
如果无左侧腰大肌受侵:属于ⅱ,  t3a。

鉴别诊断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特殊的脂肪成分。可以排出。
(2)肾脏炎性假瘤:大小多在2-5cm,从幼儿至老年均可发生,以青年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平扫不能和肾癌区分。但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程度较低,边缘较清楚,边缘强化程度与肾实质相近,强化时间较长,肾周筋膜多增厚。病灶钙化少见。如果肾细胞癌以不规则的边缘强化为主,二者难于鉴别。本例由于出现大量钙化灶,可以排出。
(3)肾wilms瘤:多位巨大肿块,大小约5-20cm内,成人约占1%,少数病例可以发生钙化,有假包膜。表现多种多样。由于所见病例少,不知能否完全排出!
(4)肾转移瘤:典型表现双肾多发低密度结节,轻度异常强化。不典型表现:①单发不规则肿块的大病灶伴坏死、出血或钙化(本例不能排出);②单发均匀病变突出肾轮廓之外。
(5)肾平滑肌肉瘤:50-60岁,大多数起源于肾包膜,平扫与肾实质分界清楚,密度均匀,轻度增强效应。可以排出。


[本贴已被 pp 于 2005-12-6 21:14:19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2-5 02:5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诊断更倾向于肾嗜酸性细胞瘤,其次才考虑肾细胞癌。
有关本例的ct表现前面的战有已有详细描述,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认为,本例肿块虽然很大,但与周围的脏器的间隙尚清晰,支持恶性肿瘤的依据不多。其内虽无典型的星芒状低密度影,但仔细观察其内有网纹状低密度影,这种情况还是更多见于肾嗜酸性细胞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2-5 0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002(ct):[原创]ct肾脏占位

我考虑为肾癌,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内部有多发点片状钙化和不规则坏死。肿块向肾脏轮廓外明显突出,在皮质早期,肿块实质部分强化非常明显。内部可见条状及线状明显强化影应该为明显迂曲扩张的肿瘤血管。以上表现我觉得还是用肾癌来解释比较好。鉴别诊断方面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以排除,由于肿块从肾实质向肾外生长明显,起源应该为肾的实质,可以基本排除肾盂肿瘤,但该病例肿瘤已经累及肾盂,估计临床上已经出现血尿表现。向医生提到肾嗜酸性细胞瘤可能,我觉得从病变的大小和形态上不是太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04: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to:楼上的各位老师
因为是转帖,同学只给了我b超结果。这个病人首先查的超声,然后发现占位就直接ct了。我会尽量让同学完善临床各项检查结果的
谢谢支持。
我发帖的目的是让大家共同学习提高,开阔思路,多思多知。不是为了单纯的诊断。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

[本贴已被 yuanfang_22 于 2005-12-4 21:03:09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5 05:02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例最大的看点应该是:瘤体内的点片状钙化和条锁状钙化
先从钙化撒网,肾上常见可钙化的占位:1 肾ca;无定型钙化,多见中央,可分散呈点片状及蛋壳状。(10%-20%病人可见)
2:肾母细胞ca:钙化密度淡,较局限,可呈点片,波纹状。(3%-15%病人可见)
3:肾盂ca:点片,线条状钙化(钙化级少见)
4:肾腺瘤:此病少见,其钙化更少见。
5:移位嗜铬细胞瘤
●其次本病例看点:瘤体中间的低密度区,肿瘤缺血坏死的表现。由此和引出本病的第三个看点:增强后肾皮质期,瘤体内即出现迂曲的强化血管影,证明瘤体富血供,血供不及瘤体生长所需即出现中央坏死区。
●第四看点,也是学生的一个体会,不知道等用病理解释通否,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瘤体钙化总在坏死囊变区周围,坏死区和实质区交界处。而当肾ca存在坏死出血时,可继而发生囊变,囊变周围继发纤维化,陈旧的坏死组织和机化组织被纤维组织包裹可发生营养不良钙化。因此钙化可出现在瘤体坏死周围。
●综上看点,本病例学生我首先也考虑:肾细胞c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12-5 06:33 | 只看该作者
有钙化的肾脏肿块再加上一个:转移癌,尤为粘液腺癌。
考虑1 肾癌:征象都符合,但是t2期肿瘤可以无周围侵犯而呈肾内大肿块;
  2 肾嗜酸性细胞瘤:不支持点:如此明确的迂曲血管影,且有向肾盂内突出的结节,中央区的低密度区看起来更象是坏死而不象条、星状纤维瘢痕带。
  3 转移瘤:需要临床支持,富血供肿瘤可能如此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12-5 07:15 | 只看该作者
从常见病例入手:首先考虑是左侧肾癌。1,病灶内部有明显强化,但与正常肾实质相对比其强化程度更低{符合该肿瘤多血供特点}。2,其形态不规则,其内有坏死。3,左恻肾盂及腰大肌有受侵。对肾肿瘤在扫描技术上最好作3期扫描,及多窗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