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查看: 156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盆腰部] CT36405:肾囊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靠近肾盂的 肾囊肿??

00337197 (24 KB, 下载次数: 24)

01.jpg

00337198 (23 KB, 下载次数: 25)

02.jpg

00337199 (22 KB, 下载次数: 33)

03.jpg

00337200 (22 KB, 下载次数: 30)

04.jpg

00337201 (23 KB, 下载次数: 30)

05.jpg

00337202 (23 KB, 下载次数: 24)

06.jpg

00337203 (23 KB, 下载次数: 23)

07.jpg

00337204 (23 KB, 下载次数: 30)

08.jpg

00337205 (22 KB, 下载次数: 25)

09.jpg

00337206 (22 KB, 下载次数: 34)

11.jpg

00337207 (22 KB, 下载次数: 21)

12.jpg

00337208 (22 KB, 下载次数: 26)

10.jpg

00337209 (22 KB, 下载次数: 28)

14.jpg

00337210 (22 KB, 下载次数: 23)

15.jpg

00337211 (20 KB, 下载次数: 26)

16.jpg

00337212 (23 KB, 下载次数: 30)

13.jpg

00337213 (20 KB, 下载次数: 24)

17.jpg

00337214 (19 KB, 下载次数: 28)

19.jpg

00337215 (20 KB, 下载次数: 32)

18.jpg

00337241 (26 KB, 下载次数: 27)

20.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同赞同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1-11-14 15:02 | 只看该作者
右肾盂旁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11-14 15:35 | 只看该作者
双肾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11-14 15:36 | 只看该作者
右肾盂旁囊肿。建议增强待除外其它。
另:双侧肾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14 15:47 | 只看该作者
右肾盂旁囊肿。建议增强待除外其它。
另:双侧肾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1-14 15:54 | 只看该作者
双侧肾盂旁囊肿可能,建议CT增强除外其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7:14 | 只看该作者
自1994年7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肾盂旁囊肿2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1~82岁,平均53岁。囊肿位于右侧11例,左侧7例,双侧2例;囊肿直径为0.5~16cm,平均为4.9cm。临床表现:13例(65%)有腰痛、腰胀或不适,5例(25%)出现绞痛,4例(20%)有血尿病史,4例(20%)伴有高血压病史,血压在(150~210)/(90~130)mmHg之间,4例(20%)反复出现尿路感染症状,7例(35%)无临床症状为体检时发现,其中2例(10%)为囊内出血机化而被误认为肾或肾盂肿瘤而收入院。本组病例血BUN、Cr均正常。B超检查中2例为实质性弱回声,18例为囊性,其中4例为多发性囊肿,2例为双侧。16例行IVU检查,12例肾盂肾盏受压改变,其中9例较为明显肾积水改变、2例充盈缺损影像,另外4例为正常肾盂肾盏影像。10例行逆行造影检查,均显示肾盂肾盏受压改变,其中8例有肾积水改变。CT检查16例,均表现为肾门附近边缘清晰低密度的圆形影像,经常误认为肾积水,CT值20HU以下,而且增强前后均病灶无变化(无增强效应)。MRI检查6例,T1加权显示低信号强度,T2加权为高信号强度。
  2 结果
      
  本组20例中14例行手术治疗,巨大囊肿梗阻严重导致肾功严重受损,行肾切除者1例;术前误诊为肾癌而行根治性肾切除1例;1例行经腹腔镜囊肿去顶减压术,但因术中损伤肾窦部血管出血多而改行开放性手术;其余12例均行去顶减压术或囊肿切除术,其中2例为术前误诊为肾盂肿瘤,术中探查时予以证实而行去顶减压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囊肿。其余6例因囊肿小,对肾盂肾盏无压迫、梗阻征象,无临床症状而未予处理。手术治疗14例中,13例术后腰痛症状消失,4例血压高者,手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其中1例囊肿巨大者行肾切除)。除行肾切除2例外,其余18例获随访,随访期限6个月~10年,未行手术的6例经B超、IVU、CT检查变化不明显。其余行去顶减压术或囊肿切除术的12例无肾盂肾盏积水改变。
  3 讨论
     
  3.1 病理改变 肾盂旁囊肿多由先天性因素造成 [1] ,其发病率为肾囊肿的1%~3% [2] ,数患者在50岁以后才出现肾盂旁囊肿。Amis [3] 提出将起源于肾窦的囊肿命名为肾盂周围囊肿(Peripelvic cyst),而将起源于肾窦外、侵入肾窦的囊肿命名为肾盂旁囊肿(paropelvic cyst)。肾盂旁囊肿通常为单发囊肿,组织学来源为肾实质或陈旧性含尿囊肿 [4] 。肾盂周围囊肿多是小的、多发的,且外形不规则,其起源仍未明确,但很多迹象表明其为淋巴源性的,是淋巴管扩张或淋巴管梗阻所致 [2] 。组织学上肾盂周围囊肿壁为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 [5] ,所以淋巴管扩张的说法取代了肾盂周围囊肿而被提出,以防与肾盂旁囊肿相混淆。但目前在临床上较为接受的是将以上两种均称为肾盂旁囊肿。
   
  3.2 临床特点 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男女比例相近。病变所处部位决定了以下临床表现:腰部症状是由于囊肿压迫肾盂输尿管使平滑肌痉挛、囊肿生长牵拉包膜以及继发性肾积水所致,此为较常见症状,本组中13例有此症状;血尿:由于平滑肌痉挛可产生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但囊肿破裂并与肾盂相通后则为肉眼血尿甚至蚯蚓血条;高血压为压迫肾盂梗阻后致使肾缺血而使肾素血管紧张素增高所致;囊肿较大或致肾积水巨大者还可以触及腹部包块;合并感染时尚有寒战、高热、肾区叩痛等症状;部分患者系体检时偶然发现,囊肿小或压迫肾盂轻微而不产生上述临床症状。

   
  3.3 诊断 本病症状不典型且较轻微,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简便易行无损伤而列为首选。B超可见肾门附近有一液性暗区,当囊肿进入肾窦内引起肾盂肾盏积水或囊肿在肾窦深处时易被误认为肾盂积水;而在一些非梗阻条件下集合系统亦可显示扩张,如肾外肾盂、较大的肾漏斗部、可扩张性肾盂及因反流性肾疾病所致肾盏扩张,因此超声诊断肾盂肾盏扩张的假阳性率达11%~26% [6] 。严密的超声分析可显示肾盂周围囊肿壁延至肾门,但与肾盂集合系统的液体不连续,因而与肾盂肾盏扩张相鉴别。
   
  IVU表现为肾盂、输尿管上段受压、变形、移位和拉长的改变,肿物内无造影剂。但当囊肿较小时可不表现出上述表现。本组2例曾疑为肾肿瘤,后经B超、CT检查而排除。对于IVU检查表现的肾盂、输尿管上段显示不清,则需行逆行造影。
   
  CT检查确诊率高,表现为肾门附近边界清晰均匀低密度的圆形包块,使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和移位,与肾盂之间仅隔一层很薄的膜,CT值在20HU以下,而且无增强效应 [4] 。CT检查可以明确囊肿的大小、数量、与肾盂的关系,以及向肾门内伸展程度等。但CT对囊内出血,特别是血肿机化后
   
  与实质性肿物相鉴别上缺乏特异性。另外对于较小的囊 肿,由于存在容积效应,在诊断上亦会出现一定困难 [7] 。MRI检查在T1加权影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而T2加权影像则表现为高信号强度。MRI对于囊内出血、血肿机化及良、恶性肿瘤之间的鉴别上较为特异。
   
  肾盂周围囊肿还可以经逆行造影检查发现囊肿与肾淋巴管相通 [8] 。囊肿穿刺造影可使囊肿显影,囊腔与肾盂肾盏不相通。此检查为损伤检查,多数病例可通过B超、IVU及CT等明确诊断,故很少使用,但可抽吸囊肿液,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4 治疗与预后 肾盂旁囊肿为良性病变并非所有病例均需手术治疗,我们认为出现以下情况时需手术治疗:(1)囊肿较大,有临床症状。(2)有自发性破裂或外伤性破裂出血。(3)压迫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出现梗阻而影响功能,合并继发感染及结石者。(4)与肾脏其他占位病变尤其是恶性肿瘤难以鉴别者。手术方法的选择:(1)肾切除术。(2)囊肿去顶减压或囊肿切除术。(3)经腹腔镜囊肿切除术。(4)B超定位下穿刺抽吸囊肿液并注硬化剂。本组2例采用肾切除术,其中1例囊肿大,导致肾功重度受损,另1例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经腹腔镜切除肾盂旁囊肿1例,因术中伤及肾窦部血管而改为开放手术。对于囊肿小无症状者应定期B超、CT复查,严密随访。
     
  参考文献
     
  1 Jordan WP Jr.Peripelvic cysts of the kidney.JUrol,1962,87:97-101.  2 Amis ES,Cronan JJ.The renal sinus:an imaging review and proposed nomenclature for sinus.J Urol,1988,139:1151-1159.
   
  3 Amis ES,Cronan JJ,Pfiste RC,et al.Ultrasonic inaccuracies in diagnos-ing renal obstruction.Urology,1982,19:101-105.
   
  4 Younathan CM,Kande JV.Renal peripelvic lymphatic cysts(lymphan-gionas)associated with generalized lymphangiomatosis.Urol Radiol,1992,14:161-164.
   
  5 Murray KK,Melellan JL.Renal peripelvic lymphangiectasia:appearance at CT.Radiology,1991,180:455-456.
   
  6 Patel V,Huntley L.Sonographic features of renak obstruction mimicked by peripelvic cysts.Clin Radiol,1994,49:481-484.
   
  7 Nishiyama T,Ikarashi T,Tenmuma M.Parapelvic neurofibroma of the kidney.Int J Urol,2000,7:470-471.
   
  8 Vela-Navarette R,Robledo AG.Polycystic disease of renal sinus: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J Urol,1983,129:700-703.


肾窦  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renal sinus,sinus renalis,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   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盲囊状腔隙,其内有肾动脉的分支、肾静脉的属支,肾小盏、肾大盏、肾盂、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组织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14 17:19 | 只看该作者
双侧肾囊肿(右侧肾盂旁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1-14 17:30 | 只看该作者
双侧肾囊肿(右侧肾盂旁囊肿)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